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董卓是历史人物吗(3)
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董卓废立天子,就是立威于天下!
在软硬兼施之下,公卿服从于其威风,董卓把持了朝政。
失控
董卓表面上控制了形势,但实际上却是失败的。
1、放飞地方势力。
在董卓的威风下,年纪大的顶级士族留在京中,隐忍。
年轻一代的士族,如袁绍等则逃离京师,到了地方。
如此,中央虽受董卓控制,但地方却被“放飞”。
自汉末以来,庄园经济发展,地方已为豪强所控制。
不过,地方豪强在地方势力虽大,但号召力有限,只能顺从中央,不敢,也不可能公然反抗朝廷。
现在,影响力遍及天下的世家大族、名士中的年青人在地方任官。
这些人不但可以号召地方势力,甚至可以串联起各地势力,一起对抗中央!
2、授人以柄。
过去,宦官、外戚专权,迫害士族,但士族们最多也就是“文斗”。
因为:宦官、外戚,毕竟是以天子家奴、舅舅的名义行事,是代表皇权的。
所以,“文斗”是忠诚,“武斗”是造反!
如今,董卓以外臣控制朝政,甚至擅行废立!
董卓,已不是皇权代表,而是“绑(J)”了天子!
如此,反抗董卓,解救天子,也就成了忠义之举!
3、停滞的武装力量。
地方反抗,已不可避免。
靠安抚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靠武力能解决问题,也是可行的。
当时,董卓的军力是天下最强的。
然而,要把持朝政,靠精兵足够,但要消灭全国的反对势力,就需要一定数量的部队了。
因此,董卓考虑以精兵为主体,征兵扩军。
然而,董卓被士族“忽悠”了。
尚书郑泰表示:关东兵虽多,但袁绍、张邈、孔伷都是垃圾,又不能齐心协力,是乌合之众,不难对付。无事征兵惊扰天下,使厌恶兵役的人起来反抗,是放弃德政,损害威信!
董卓听信了郑泰的话,放弃了征兵。
历史上,确实有不少人推行“精兵路线”。
可是,“精兵路线”,不代表可以没有足够的后备兵。
缺乏后备兵,意味着每次作战,无论胜负都会损耗力量,而一旦在1、2个战场上出现失利,整条战线都会松动!
败退
开战后,董卓军确实能打。
面对北线的王匡等部,董卓军一个声东击西,迅速使其全军覆灭。
中路酸枣前线联军迟疑不进(果然乌合之众),曹操孤军独进,在荥阳汴水间全军覆灭。
南线孙坚军在梁县也遇到伏击,大败。
然而,缺乏后备的问题很快暴露出来。
联军之外,河东的白波军也有众10多万,实力雄厚。
董卓派牛辅进攻,失利。
白波军如果南下,可能切断洛阳与西面的联系。
因此,董卓被迫放弃洛阳,迁徙天子,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