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康熙为什么御驾亲征葛尔(2)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08:20 来源:领啦网
导读: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此后,噶尔丹留下的“根基”,多归阿拉布坦所有。后来,阿拉布坦及其继承者以此根基,与大清角逐百年(后话),不过,这些“根基”,不再属于噶尔

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此后,噶尔丹留下的“根基”,多归阿拉布坦所有。后来,阿拉布坦及其继承者以此根基,与大清角逐百年(后话),不过,这些“根基”,不再属于噶尔丹了。

由此,噶尔丹不但失去了伊犁河流域的噶尔丹老巢,其对哈萨克、维吾尔地区的统治也大为削弱!

同时,被噶尔丹击败的喀尔喀三部全部南迁!

如此,噶尔丹既无法从后方获得补给,也无法通过劫掠获得补给,陷入困境。

噶尔丹的节奏已经乱了,形势渐入被动。

被“骗出来”的决战

以噶尔丹的风格,他当然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与大清决战!

康熙也深知这一点!

可是,如果让噶尔丹全师而退,回去巩固后方,大清将错失良机!

为了“骗”噶尔丹决战,康熙采取了“羁縻策略”。

一方面,康熙调兵遣将,准备歼灭噶尔丹军,另一方面,康熙派遣使者对噶尔丹“婉言相慰,羁縻其前行,勿怒而激之”。

可是,康熙的首战失败了。

阿喇尼率军进攻噶尔丹,结果在乌尔齐河遭到惨败!

此战引起了噶尔丹的警惕,“退回二宿之地,似欲潜逃”。

康熙一面继续忽悠噶尔丹:阿剌尼等人在边地,以你们侵入境内,不能容忍,所以与发生了冲突,与尼作战,“朕甚非之”。

为了加强对噶尔丹的“忽悠”,福全还奉命给噶尔丹送了100头羊、20头牛,以此“留住”噶尔丹。

另一面,康熙加紧调兵遣将。两路大军,一路出喜峰口,一路出古北口,对噶尔丹形成战略合围!

当噶尔丹发现上当时,为时已晚,只好放狠话:你有十万之众,我又何惧你!

八月初一。乌兰布通之战爆发!

清军10万,噶尔丹2万余!

虽能战多谋,但不能弥补战略失误

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此战,康熙原本是要亲自指挥的。不过,在离京后,因患病不能前行,康熙只得返回京师,以福全统一指挥。

这个变故,使康熙一战消灭噶尔丹的计划遇到了挫折。

八月初一,福全率大军出击,中午,迫近乌兰布通。

噶尔丹军部阵于山冈,将骆驼缚蹄卧地,背负箱垛,蒙以湿垫,摆成一条如城栅一般的防线,谓之“驼城”。

清军火器营也前,步骑兵在后,集中火力猛烈轰击驼阵,噶尔丹军则隔河相拒。

激战半日,清军将驼城轰成两半后,福全指挥大军突入,猛烈冲击。

由于地形限制,外加清军火枪数量不足,清军在进攻中吃了不小的亏,康熙的舅舅佟国维中枪阵亡。

不过,因众寡不敌,持续消耗下,夜晚,噶尔丹被迫撤回山上,凭险而守,清军只得停止进攻。

八月初一的战斗,清军凭借兵力优势,取得了进展,但“阵亡中创者甚多”。

不过,噶尔丹远离基地,无法得到补充,再战下去,其覆灭是可以预料的。

此时,福全犯下了错误。

次日再战,福全因惧怕伤亡过大,下令暂停进攻。

噶尔丹知道福全也不敢急攻,将计就计,遣使求和。

福全一面派人向康熙汇报,一面不再强攻。

狡猾的噶尔丹趁清军不攻,逃走了。

此战,就战术层面而言,清军吃了亏。(炮轰“驼城”并没有传说中的效果大)

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噶尔丹的军队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给予清军相当杀伤,以至清军忌惮伤亡,不敢持续进攻。

而在最后,噶尔丹又以其谋略,逃出生天。

可是,战术上的成功,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败。

当初,早在噶尔丹进军(N-J)时,就率军12万!

如今,与清军展开的决战,居然只有2万人!

由于战略上失误,中了康熙“羁縻之计”,噶尔丹只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清军决战!以至于战术上再成功,谋略上再突出,也无法挽回失败!

此战,尽管噶尔丹成功逃走,但由于丢掉了所有的辎重、粮食,逃到科布多时,只有数千人了!

如此,无论是回头击败阿拉布坦,收回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老巢,还是继续与大清抗衡,噶尔丹都已经无能为力了。

噶尔丹“混一为尊”的梦想,事实上已经破灭了!

困兽犹斗

不过,噶尔丹始终是“有大志”之人,他依然困兽犹斗。

一方面,他遣使臣服,表示永不再侵犯。

另一方面,他制定了另一套方略:以言语煽动喀尔喀及(N-D)蒙古,使首尾不能相顾,彼时可图大事。大清得知,必然出兵。兵少,咱们就和他干,兵多,我们就退走,等他回军,我们再回来。如此,满清必然疲惫。

其实,噶尔丹此时的方略,与当年匈奴受汉武帝重创后的方略相当。无非是利用大漠阻隔,骚扰、疲敝中原王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