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的标志和时间 二战前的美国与苏联关系怎么样(3)
冷战结束的标志和时间
1933年12月底,美国第一任驻苏大使布里特抵达莫斯科,受到苏联方面热情对待,苏联还从美国购买了25万吨旧钢轨。
但好景不长,因为债务谈判问题导致美苏关系迅速降温。1935年初,美苏关系降至谷底,华盛顿单方面撤走驻苏联的海空军武官,中止建设美国驻苏联总领事馆。
更重要的一点,罗斯福原本希望由苏联主动向美国提出签订美苏互不侵犯条约。但是美苏关系的迅速恶化,让罗斯福很快打消了这一想法。
这也意味着除了所有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国家外,因为远东关系和美苏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甚至避免不了会出现一场恶战。
总而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虽然承认苏联,但两国关系很快因为债务和共产主义宣传走向恶化。
这限制了罗斯福的(Z-Z)空间,使美国暂时放弃了与苏联合作的可能,重新保持消极静观的态度。
因为美国与苏联的矛盾根深蒂固,罗斯福不愿过分刺激美苏关系,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政策来对苏联进行制衡。
伴随着日本单方面挑起全面侵华(Z-Z),美国开始警惕注视中苏关系的发展,防备可能出现的共产主义威胁。
这一时期,美国高度注意苏联军事实力工业发展的情况,美国(Z-F)对苏联的整体发展评价较高。
随着时局的发展,美国(Z-F)越来越重视苏联蕴藏着巨大的(Z-Z)潜力和对整个欧洲及远东局势的影响力,为将来美苏合作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一时间,美苏关系和美国对苏联政策经历了新一轮调整期,美国(Z-F)更加重视苏联在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有意改善两国关系,这正中斯大林下怀。
当双方利益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美国与苏联的关系也越来越好转。随着德国闪击波兰,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美国开始对苏联进行严厉的经济制裁,之后就爆发了二战。
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国,并调整对苏政策。“二战”结束后,两个超级大国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冷战”。
历史无法重复,更不能假设,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苏两国的国际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超级大国始终没有真正联手。
但这其中存在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美国与苏联早一点联手对付日本和德国,“二战”或者太平洋(Z-Z)还会爆发吗?
制约美苏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美国(Z-F)及社会在意识形态上对苏联持敌视态度,“均势外交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美国决策者。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让美国决定不再重蹈覆辙,卷入另一场(Z-Z),这种社会氛围限制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美国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加之美国内部(Z-Z)体制复杂、党派林立,即使是总统都无法实现自己的(Z-Z)想法。
总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对苏联政策呈阶段性变化,从不承认到被迫承认,再到关系正常化的一个过程。
当然,这两个国家也一直都是互相看不顺眼,谁都不对付。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前后共4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
以上是『领啦网』[www.lingla.com]关于二战前的美国与苏联关系怎么样以及冷战结束的标志和时间的经验小知识,希望看完本文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