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庄战役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碾庄战役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碾庄战役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领啦网小编为你介绍碾庄战役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和碾庄战役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的小经验,很不错的经验小知识,建议收藏哦!
1948年11月5日至22日间,我军华野与国军第七兵团,于华东碾庄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役。
在该次战役中,国共两党累计投入兵力超过25万人,粟裕大将“七天七夜没睡觉”,而黄百韬最终更是被迫“引颈自戮”。
可是你知道吗?在我党最初的计划中,是要3—5天就结束这场战斗的,谁也没曾想到,最后竟会打得如此惨烈,而这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战竟然一举奠定了我党在整个淮海战役中的胜局。
碾庄战役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为何会如此惨烈?
从运动战到攻坚战:
1948年9月24日,踩着济南战役的尾巴,粟裕大将提出来要进行“淮海战役”,而他针对淮海战役的关键设想只有三点,一是打黄百韬、二是占领淮安淮阴地区、三是抢占了海州和连云港。
我党于10月5日开始开会,在将近20天的会议后,成功给淮海战役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作战方案,而核心观点可以理解为5个字:粟裕说的对。
上述说法多少有些玩笑的意味,不过客观地说,针对当时的战场形势,我党许多高级将领的观点是较为一致的。
比如说***和粟裕大将,在淮海战役的观点上就颇为相似,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了11月11日的“碾庄战役”。
1948年11月11日,由粟裕大将所率领的华野部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碾庄地区的包围,在华野指挥部下达速攻命令后,解放军就冲着蜗守在碾庄圩地区的国军展开了猛攻。
原本在我军的设想里,黄百韬所率领的国军残部无非是苟延残喘,可战斗真正打响后,局面却出乎了我军的意料。
敌军在提前架设好的暗堡中机枪扫射,偶尔搭配着(S-L-D)、(R-S-P)一类物品对我军展开袭击。
而我军则是沿着村落外较为平坦的平原冲着敌人发起了冲锋,不断有战士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倒下。
虽然从客观情况上来说,当时我军依旧处于不断推进的状态,可推进速度非常慢,一天下来大概只能抢占一个村子。
而相对来说伤亡情况就非常严峻了,短短几天内一线的战士伤亡人数就超过了1/3,而尖刀部队更为严重。
倘若照这个速度打下去,在攻占碾庄前华野4纵就要打没了。
为什么当时的伤亡情况会如此严重?
因为当时我军秉持的原则是“速战速决、打运动战”。
什么是运动战呢?简单来说就是指挥部队正面冲,适用于平原地区的部队作战。
就当时碾庄的地形条件来看,国军所打造出来的各种暗堡对我军的杀伤力太大,继续打运动战绝不可取。
号称为军神的粟裕大将,自然也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过当时党中央对这场战役的预期就是速战速决,他也不好更改。
幸运的是***也充分认识到了这场战役的难度和重要性,他直接从中央发电报过来给粟裕大将所在的华野打气。
“原定的3~5日结束战斗并不可取,现在看来这场战斗要打一个月,而部队的伤亡情况可能在10万左右。”
有了***兜底,粟裕大将也就放开了阵仗,果断将原本的“运动战”变更为了“攻坚战”,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他采取的“挖壕沟近迫作业”。
他让士兵们不要急于求成,以挖壕沟来迫近的方式降低敌军火力的威胁,而这种方法作为攻坚战的典型战术之一,效果是相当拔群的。
在这之后我军的损失就有效减少了,胜负的天平进一步向我军靠拢。
永远无法抵达的支援:
可能大家都很困惑,既然我军已经将黄百韬军团围困在了碾庄,并且逐步占据了上风,那么***方面为什么不从旁边调集部队去支援呢?是没有能力还是有什么苦衷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予以解答。
首先,早在得知黄百韬被困之后,蒋介石就立即调集了杜聿明、李弥以及邱清泉等国军将领,让他们从徐州附近抽调兵团去支援黄百韬,只不过最终他们都被拦了下来,始终突破不了我军的防线。
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贵为***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第5军。
由于这支部队配备了全部美式装备,火力猛烈,士兵素质极高。所以他们是被作为支援的“箭头”使用的。
可实际情况是,这只箭头死死地被我军的10纵拦了下来,我军的确相对来说装备较差、火力不足,可问题是10纵打的是阻击战,凭借顽强的毅力,他们硬是拖住了5军。
***几乎将所有的重心都倾注到了5军上,在5军尚且无法打开我方防线的情况下,其余部队推进起来,更是步履维艰。
平均下来他们一天能够行进5公里左右,而等到他们以这个速度打到碾庄,估计我军的军旗都已经在碾庄上面飘扬了。
其次,国军内部派系林立,蒋介石虽然名义上是总指挥,可他人不在,当时很多国军部队都是“出工不出力”。
我们都知道国军内部最著名的就是搞内斗,就连蒋介石都曾三次被桂系军阀强推下台,由此可见其政党内部的混乱。
而这种混乱折射到军队里来说就是“顺风能打,逆风就投”,所以当时纵然蒋介石再怎么着急上火,他麾下的各系人物也都是以保全自己为主,愿意为了一个黄百韬,耗光自己手里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