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朱元璋有几个嫡子分别都是谁 朱元璋嫡子的封号是什么(3)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06:57 来源:领啦网
导读:朱元璋有几个嫡子分别都是谁,按照宗族继承法,嫡子不可传,则嫡孙继承之。所以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很快便想到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子随父性,朱允炆之孝心不比父亲朱标差,

朱元璋有几个嫡子分别都是谁

朱元璋有几个嫡子分别都是谁

按照宗族继承法,嫡子不可传,则嫡孙继承之。所以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很快便想到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子随父性,朱允炆之孝心不比父亲朱标差,朱标患病之时,朱允炆昼夜不离的守着父亲,父亲死后为其守孝,其真诚至孝感动了朱元璋,便感慨道:“你真诚至孝替父守丧,就不管你这个爷爷了么?”

朱允炆也的确有仁德爱民的品性。但朱允炆真能看勘大任么?朱标自不用说,经过多年的(Z-Z)磨练,其执政能力朱元璋明于心中。

但朱允炆呢?登基的时候才21岁,不及弱冠之年,而从史料也知道,朱允炆并没有参与过多少政事。

朱元璋何其聪慧,当然知道朱允炆之才能。只有仁德之性情,治理国家可没那么简单,所以朱允炆的能力应该也不是朱元璋考虑的主要因素。

按照能力来说,除了朱标,只有朱棣能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为何不立朱棣呢?

因为时间不够,本来稳妥的储君便是朱标,但谁能想到朱标突然逝世,那如果要立非嫡非长的朱棣,那有三方面要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

一是朝臣身上,二是诸潘王身上,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兵马的重新分配。

这几部分可不是短短几年时间能完成的,如若贸然另立,那朝堂局势无法保证。

朱元璋有几个嫡子分别都是谁

立朱棣为储君,那其他潘王很大可能性会抗议,潘王手上有兵,要是抗议那就不是嘴巴说说而已了,那就真刀真枪地干了,而且朝臣们的意向也倾向于朱允炆。

那这样国家内乱,外敌趁机侵略,大明就毁了。所以如果要立朱棣为储君,就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

但如果立朱允炆为储,朝堂能安稳过度,且朱棣为诸王之首,只要朱允炆继位后不要不顾一切逼得各地潘王走投无路,那有朱棣镇着,朝堂就不至于发生内乱。

其实朱元璋很清楚潘王的弊端,因而出了很对规定限定了潘王的权利,只要朱允炆不过分逼压,待他慢慢长大,对政事熟练了,那到时潘王想作乱也做不成了。

单单就兵力来说,潘王的兵力远远低于皇帝的兵力。所以最终想想,就立朱允炆为皇储把,也能给马皇后一个交代。

制约潘王之势

建朝初期,为稳定局势把控朝局,重要的地域朱元璋都让儿子来把守,并让他们封王统兵。而朱元璋死后,各地潘王都成了朱允炆的叔叔,如何能控制住他们而不让他们举兵作乱呢?对于这个问题朱元璋和朱允炆的一段对话让朱元璋放下心来了。

朱元璋有几个嫡子分别都是谁

朱元璋问朱允炆继位后要如何御敌,如何掌控朝局。

朱允炆说:“敌寇来犯,请诸位王子来抵御,那如果诸王作乱,谁来抵御呢?”

朱元璋反问朱允炆:“你觉得怎么样呢?”

朱允炆答:“先礼后兵,用仁德来宽容他们,用礼仪来制约他们,如若不行就收回其封地,还是不行就废掉其王爵,再不行刘出兵讨伐他们。”

朱元璋说:“这个办法可以,但是没那么容易做到。”

几十字的应对措施,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朱元璋只能相信朱允炆,但愿他的谋略同他的仁义礼孝一样出色。

就这样,朱元璋直接跳过25个儿子立了朱标孙子为储君,朱元璋只能凭借自己最后的力量保证他安然上位,后面的路也只能由他自己走了。

最后再给大家一个彩蛋,朱允炆继位后急着削潘,最后导致朱元璋四子朱棣谋反,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只当了4年的皇帝,便被朱棣成功夺取了大明政权,死后被尊称为建文帝。

而朱棣就这样成为了众人耳熟能详的大明名帝永乐大帝。

这倒也阴差阳错,遂了朱元璋的本意,让才能出众且对百姓友好的朱棣当成了皇帝。真不知道在地底下的朱元璋看到,会是啥表情。

以上就是朱元璋嫡子的封号是什么和朱元璋有几个嫡子分别都是谁的详细介绍,您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