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是哪个朝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晋国是哪个朝代
生活小知识篇,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和晋国是哪个朝代方面的讲解,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晋、郑晋和郑,是姬姓诸侯受封较晚的两个国。郑之受封,已在周宣王的时候。
平王东迁,晋、郑都出了不少的力。所以《国语•周语》说:“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
春秋初期,郑在当时政坛上颇为活跃。此后,成为晋楚齐秦争取和争夺的对象,而仍能于夹缝中求生存,以至战国之初。晋在春秋时期,始终是中原的大国。
但它在军事上的优势,为世卿势力的扩张提供条件,终于导致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时期,三晋各为七侯之一。而中山国作为鲜虞族的政权,则活动于赵魏邻近地区,又有一段兴亡的历史。
晋的建国、分裂和统一
晋是周武王子,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国。叔虞的母亲在生产前,武王告诉他说,他做了一梦,梦见上帝对他说:“我命你生个儿子,名虞,我给他封地于唐”。
后来叔虞的母亲果然生了一子,手上有一个“虞”字形,因此就取名为虞。武王死后,唐有乱,周公灭了唐,因而就封叔虞于唐。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初分封之国有鲁、卫和唐(晋),都是姬姓诸侯中重要的国家。唐分封的地点即是“夏虚”,故《左传》定公四年说:“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这就是说,仍用夏的(Z-Z)制度。索本是绳索,古人用绳索测量土地,故索引申为法。戎索就是仍用当地戎人的土地法。夏戎杂居。
因此夏政、戎索实际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差别。而且当时所谓戎,实际就是指媿姓的狄,即《传》所谓“怀姓九宗,职官五正”。
由此可见夏虚不但是夏人活动的地方,而且是戎狄活动的地方。这情形对于了解唐(晋)的社会历史是很重要的。
《史记•晋世家》说:“唐叔子燮,是为晋侯”。这就是说,唐叔虞第二代时已改国号为晋了。《正义》云:“唐叔虞子燮父徙居晋水旁,今并理故唐城。”
周初所分封的诸侯,地方不过“方百里”,晋也是如此,而且周围有许多戎狄。《晋世家》又说:“自唐叔至靖五世,无其年数”。我们对于西周时期晋的社会历史,实在所知很少。
大约西周宣王时,北方戎狄叛乱,晋穆侯曾经帮助宣王共同作战。恰好伐条戎时,生大儿子,取名为“仇”(太子仇);后来在千亩之战时,又生少子,取名为“成师”。
古人名字都是有意义的。当时师服说:“异哉,君之命(名)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
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今适(嫡)庶名反逆,此后晋其能毋乱乎?”这里埋伏了此后晋国将发生内部分裂的因素。
穆侯卒,弟殇叔立,太子仇出奔国外。过了一年,太子带领徒众去打殇叔,自立为文侯。晋文侯时正当周幽王时。犬戎杀幽王,周室东迁。
晋文侯与郑、虢助周平王在洛邑建国,很有劳绩。
晋文侯时已(Q-D)于绛,在今山西翼城东南。公元前475年,文侯卒,子伯立,是为昭侯。昭侯分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
曲沃的城要大于翼(绛),这是不合制度的,也预兆曲沃与翼之间可能发生对抗的局势。
成师封于曲沃,号为桓叔。他很得民心。当时人说,“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公元前739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立桓叔。桓叔欲入晋(指翼),晋人发兵抵御桓叔。桓叔败归。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
不久,桓叔卒,子鲜代桓叔,是为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弑孝侯于翼。晋人攻曲沃庄伯,复立孝侯子郄为君,是为鄂侯。
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听说,兴兵伐晋。周平王使虢公带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败归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