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 生活在清代吗 代表作是什么(2)
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
《儒林外史》连环画选页
以至于吴敬梓在世期间,《儒林外史》一直没有得到公开露面,直至他逝世(1754年)近60年后的嘉庆八年(1803年),才由他的后人刻印出并正式对外发行。
而到《儒林外史》正式刻印时,擅长搞“(W-Z-Y)”的乾隆皇帝已经去世(1799年2月7日),继承他执政的嘉庆皇帝,为了改正乾隆后期的弊政,终止了清朝一直盛行的“(W-Z-Y)”,这才让《儒林外史》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四、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后世影响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他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有六名进士,其中还有榜眼、探花各一名。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是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吴敬梓画像
吴敬梓虽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了秀才,但后来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并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直至晚年,他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很深。也是他创作《儒林外史》的动力源泉。
《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是:用写实主义手法,来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深刻地批判和嘲讽。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然后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经过此加工,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形象已经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而是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
范进中举画像
《儒林外史》的问世,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以《儒林外史》为发端的一大批谴责小说相继出现,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会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影响到五和运动以后的新文学。
《儒林外史》目前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并出版了一些外国学者的研究专著。
近代文学家茅盾: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轻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让我们听从茅盾先生的推荐,去研读《儒林外史》,为学习写作小说打下基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