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简介的生平经历 李叔同的事迹及简历(4)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经历
▲ 1911年3月,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图为毕业时的合影,中为李叔同。
■ 极致的放下:事佛独一
皈依佛门后,李叔同曾说过一段话:
“写字这一回事,是家人的事;出家人讲究写字有什么意思呢?出家人若只会写字,不懂佛法,那可以说是佛门的败类,那是可耻的。不过出家人并不是绝对不可以讲究写字的,但不可用全副精神去应付写字就对了,以作弘法的一种工具,也不是无益。”诸艺俱舍,独书法不废。
▲ 弘一法师书法 具足大悲心
作为出家人,即使字写得不好,但道德高尚,弘法至深,字一样珍贵,是为“字以人传”,佛门弟子若“人以字传”,就是留恋名利,不务正业。
弘一要确认自己出家人的位置,既然放下就应该一尘不染,六根清净。所以,书法的精进于他,是书写佛经的工具。
从此刻起,他已从追求艺术极致的李叔同蜕变成追求佛法极致的弘一。
▲ 1918年弘一大师在入山梵行之前,与学生刘质平(左)丰子恺(右)合影,时为1918年4月15日,大师39岁。
■ “弘一体”的极致:极简至真
书法对他已不是艺术,而是一种修行、功课、观照。篆书、大楷、小楷是他每天的功课,勤练不曾怠惰。
他认为做事一定要至精要,达极致。因此,多次呼吁最好从篆书入门,主张学书法要多浏览,多读帖,纳百川而后专一的“博而约”,均是他从小就感同身受的。
篆、隶、楷、草四种书体,篆书最古。因而篆书的难度远超楷、隶,因而后两者才是初学者的练习重点。
但李叔同自有看法,认为习字应从字的“根本”入门,先需解析字的发展脉络,知晓汉字是如何通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的历史脉络演变至今的,了解每字的渊源,写字才会清楚通透。这一点,亦与律宗的修行相印证。严苛戒律的修炼背后,均需溯源。“受戒领受在自心的法体”是至臻到细微的。
清朝碑学兴起,书篆大家邓石如、吴大瀓、赵之谦等无一不研金石,不晓古文。但籀篆是十分难入手的,需笔法深厚,以屋漏痕、锥画沙行笔,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