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何评价李鸿章这个人(2)
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
另外,还有许多历史谣言。
例如翁同龢专门针对李鸿章、专门针对北洋。
例如翁同龢与李鸿章有私仇,如此等等,这些都是把“个人关系”上升到“国家民族问题”上,很明显的对翁同龢进行贬低。李鸿章作为“被动接受者”,其从历史责任角度无疑成为“受害者”。限于篇幅就不再赘述了,我在文末会给些链接以更充分地说明这一问题。
简单地说,当你打着“真实”的旗号去讲解历史的时候,至少要尊重历史和尊重历史人物,特别是近现代史人物。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当今仍然具有影响,因为他们去世的时间并不久。对于他们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今人的为人处世、行为特点。
艺术是不管这些的,因为艺术至上。但作为艺术工作者,你只是把你的历史观甚至其他思想强加给普罗大众,特别是没有社会经验、没有形成三观的小孩儿。本身就是不负责任。
作为重要情节,你不交代李鸿章的腐败、重大历史错误甚至罪责(例如放弃(X-J)等地区的错误),其本身历史就不再真实了。既然历史成为“艺术工作者手中任意剪裁的素材,那么,你想咋捏鼓历史都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违背历史真实的地方比较多,而对其批评,“艺术高于一切”也就成了挡箭牌。
这部电视剧既然不是历史剧,它是什么剧
关于这部电视剧的投资人,有些人说是李鸿章的后人投资所为。这个我真不清楚,看到的说这些话的人也没有拿出什么过硬证据。所以,在评价的时候也只能忽略。也希望其他朋友要认真辨别。
可以肯定地说,这部电视剧的历史观深受1980年代后的西方历史观影响。把“全面向西方学习,忍耐西方霸凌甚至全盘西化”的人视作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只要是拥有这种思想的人,不论他们的问题多么大(贪腐且集团化贪腐)、不论他们的历史责任多么大,都被视作英雄。
例如中法(Z-Z)、中日(Z-Z)都是李鸿章和慈禧通力合作下,造成中国从“并不弱”转向“弱国”的两次关键性(Z-Z)。八国联军侵华则主要是慈禧的责任。
“中法(Z-Z)”直接导致左宗棠这样既主张对外学习、对内进行吏治改革,既主张洋务运动、又主张加强民生,既主张向外购买的同时也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积淀的正确的“改革派”,所希望的:通过一次(Z-Z)的胜利(即使略败也行),让洋务派势力扩大、保守派势力微缩下,光绪等实权扩张,形成有利于改革派的政坛格局的战略落空。
那么,像李鸿章这样的“寄居在保守派下的洋务派”则获得了彻底重用情形如何?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积淀遥遥无期、中国在即使能与列强一战情况下也要忍受入侵的现状,使得清朝军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必要,基本做警察维持治安就行了。人们从上到下无可挽回的腐败、权力斗争。
这就是我时常重复左宗棠的一句话:中法(Z-Z)乃中国强弱一大关键的原因所在。
总结:一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和左宗棠何以被不同被对待
你不交代历史背景、你不交代李鸿章和慈禧的责任,却对其大范围地描述“弱势下的无奈、弱势下的委曲求全”,再加上一百五十来年的“西强东弱”格局,自然会对李鸿章等人给予同情。从而忘记更正确的人的处理方式,同时将做正确的事儿的人视为“不理性”、做注定错误的事儿,这就是问题所在。
虽然它打着“真实”(真实历史,后来说是真实情境)的旗号,但也是这种思维者的真实,也是“失去民族自信”者的旗号。因为基数比较大,高分也就正常了。
打高分者的人中有被“西强东弱”蒙蔽的人;有被影视剧所带动,根本就认为自明朝我们就是落后的,更不要说清朝了。因此,只有向西方学习的人才是正确的人;有认为这部历史剧有别于其他历史剧,纯粹从艺术角度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