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贵妃和皇后的区别 皇贵妃和皇后可以同时存在吗(2)
古代皇贵妃和皇后的区别
向“皇后”过渡的考察必须
除了用作表彰或者勉励、冲喜性质的“皇贵妃”位分加封,清朝时期还有几例用作向皇后过渡的“皇贵妃”加封。
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继皇后那拉氏、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淑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等都曾经过“摄六宫事皇贵妃”的过渡,才被正式册封为后。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有疑惑,既然皇帝已经明确某位妃嫔晋升为后,为何还要通过一个“皇贵妃”的考核期呢?
清朝时期的“皇后”,尤其是先后崩逝以后的继后选择,极其复杂,需要权衡很多方面的影响。
比如后宫的安稳状态、比如前朝的势力平衡,比如皇嗣的传承决定,比如皇帝和皇太后的倾向意见等等,必须经过整体的权衡后,才能最终做出封后决定。
权衡需要时间,但“后宫不可一日无后”,所以就现行晋封一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暂代皇后位置,统领后宫。
反复、长期的权衡以后,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种,成功晋封为后,比如孝懿仁皇后、继皇后那拉氏等;第二种,始终以“皇贵妃”的身份统领后宫,比如令懿皇贵妃魏佳氏等。
后记
作为清朝后宫的妃嫔之首,“皇贵妃”地位特殊、影响巨大,就如同始终要取代“正妻”位置的“妾室”,对于皇后的威胁,可想而知。
但就如同皇帝给予朝廷重臣的特殊恩赏、荣誉官职一样,“皇贵妃”又是对后宫妃嫔繁育皇嗣、侍奉皇帝、赞襄内政的最高褒奖,这关乎皇帝的正面形象、关乎外戚势力的感受、关乎对其余妃嫔的榜样力量,又不得不存在,不得不时时册封。
毕竟,“多情天子”——顺治皇帝只有一位;毕竟,敢“自行断发”的皇后只有一位;所以,具备荣誉位分、继后过渡两大作用的“皇贵妃”还是很有必要存在的!
只不过,即使被晋封为皇贵妃,哪怕是“摄六宫事”的皇贵妃,只要没能被正式册封为后,就永远都只是“妃嫔”,只是“妾室”,无法同皇帝“匹配膺号”。
就算有机会同皇帝合葬,也只能排在中宫之后,生前死后都只是一个侍奉皇帝和皇后的“妾室”罢了!
上述的关于皇贵妃和皇后可以同时存在吗、古代皇贵妃和皇后的区别的具体介绍,希望给网友们带来一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