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800字 现代人对诸葛亮的评价(2)
导读: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800字,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应该随时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当方案发生变化时,能够随机应变,或者有替代方案。 当时魏国西北的驻守
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800字
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应该随时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当方案发生变化时,能够随机应变,或者有替代方案。
当时魏国西北的驻守军队常年无战事,导致军备空虚,正好可以集中优势兵力,通过子午谷,大举进攻可以拿下关中地区。
当街亭面临失守风险的时候,应该集中力量与张郃决战,占领街亭,赢得(Z-Z)的主动权,可当时的诸葛亮已经年老,周围也已经没有什么用得上的将领,再加上与东吴失和,蜀国后备的(Z-Z)经济都需要他一手把控,造成了当时街亭的失守。
当时诸葛亮连年动兵,对于西川的资源消耗极大,军士们希望休养生息,而诸葛亮一次次出兵攻打曹魏,致使后方民怨沸腾,资源枯竭。
对于以后整个蜀国的后续作战带来不好的影响,当时的诸葛亮因为连年的攻打曹魏,国库都出现了一定的亏空,致使穷兵黩武。
诸葛亮后来面对的司马懿,司马懿采用拖敌战术,无论诸葛亮怎样侮辱与诱导,司马懿就是不与诸葛亮对峙,在时间上拖垮了诸葛亮。
诸葛亮属于攻城一方,需要通过长远的补给线来支持(Z-Z),只能速胜,而司马懿属于守城一方,只要司马懿不出战,战场的形势就会对司马懿有利,
司马懿是魏国少有的军事奇才,当时他也在利用诸葛亮,他利用与诸葛亮的对峙,不断增大自己的军事实力,意图谋反,在经过长时间的布局以后,最终还是司马家赢得了天下。
三、 战略性错误
主席在读到诸葛亮弃荆州而就川蜀时,写下来精彩的点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安能不败?
我们知道主席用兵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进行包抄,诱击,拦腰截断,都是一贯的主张。
而诸葛亮的想法更多是攻城掠地,使自己的势力地盘化,这样做好处是可以求得当下短暂的稳定,但是一旦这么做,将不会占有天下。
当年主席就没有在四川,而是跳出四川,进入到了西北,从此以后,慢慢发展,才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