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的子女情况 傅作义的子女后代如今现状怎么样(3)
傅作义的子女情况
晚年时候,傅冬菊回忆到:“1947年11月,我在天津加入了党组织,那个时候父亲在北平,他并不知道。后来父亲具体什么时候知道的我也不清楚,别人肯定跟他讲过,但他从来没有当面问过我。”
1948年9月12日,解放军部队发起了辽沈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于同年的11月2日,历时52天,战果斐然:不仅歼灭了***军队47.2万余人,成功解放东北大地,还使得解放军的兵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人员总数升为300万,而这个时候对面的***部队总兵力只剩290万人,还有一些是被他们“抓壮丁”,强行拉上战场的平民百姓,战斗意志并不强烈。
这场战役之后,国共双方的实力可以说是完全颠倒过来了。
就连一贯冷静自持的我军(L-X),也在战后高兴地表示:“非常好!这比我们原来预想的战斗进程还要快,按照这个情形,只要再打上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能把***反动派彻彻底底地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之后,傅作义驻守的北平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解放军部队下一个进攻的目标。中央领导迅速做出决断,调派东北野战军入关,着手解放平津。
***这边其实也知道当时的战局对他们非常不利,东北已经失守,想要保全华北绝非易事。***领导陷入了纠结,一方面他知道现在即使死守也占不到多少好处,不如让军队向南部撤退保存实力;
但另一方面就这样将经营多年的北平拱手让人,他也并不甘心,而且这样可能会导致军心浮动。
因此只能给傅作义下达了一道含义不清的指令,给了他东南军政长官的职位,告诉他可以南下,但是又让他先守着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地,实在不行了再撤退。
傅作义听从指令坚守在北平,但是解放军接连攻克张家口、新保安和天津等地。一路朝北平冲锋而来,他渐渐也开始变得不知所措,犹豫是该坚持下去和解放军开战,还是要率领部队撤退,就这么撤退他也心有不甘。
与此同时,我军这边也召开了会议,讨论北平这一战该怎么进行。
一方面,北平城内有25万***部队,人数不算少,而他们的指挥官傅作义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带兵打仗很有一套,这一战打起来不会太轻松
另一边,北平作为千年古都,王朝贵地,城内的历史文物、珍贵建筑不计其数,一旦打起来,炮火攻击之下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损失。
难道要让圆明园的遭遇再在自己人手上重现一次吗?只靠城内的学者和历史专家能救出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