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为什么非灭北汉 赵光义为什么攻打北汉成功
宋太宗为什么非灭北汉
正文核心介绍:赵光义为什么攻打北汉成功和宋太宗为什么非灭北汉的知识,继续往下看吧!
北宋太宗时期爆发了北宋和辽国关键性的一次战役,也就是高梁河之战,此战是中原王朝结束五代十国动乱后,第一次和比方辽国的直接硬碰硬的对决,宋太宗意在夺回燕云十六州。
自古,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可以说宋太宗立志夺回燕云十六州没有错,但是错在了自已以一个军事外行的身份去主导这场有关国运的战役。
宋太宗选择北伐,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时机,有弊也有利,宋太宗选择在灭了北汉之后,趁势北上,《续资治通鉴》攻围太原累月,馈饷且尽,军士罢乏。刘继元降,人人有希赏意,而帝将遂伐辽,取幽蓟。
在围攻太原坚城之后,将士的确是需要休养,调整时期,毕竟将士打仗打得就是士气,灭北汉已经消耗掉宋军最锐气的一股气势,再者粮草辎重也没有相关准备,贸然出征容易发生不利局面,而且大家也都伸脖子等着封赏呢。
而宋太宗执意北伐,选择暂不犒赏将士的办法,可以看出这位外行皇帝,是打算以此来激励宋军,想要更大的犒赏,就去幽州城里拿,看来他还是不了解他哥哥留下的这支精锐部队的脾性。
再者但是北宋缺乏对辽国在燕云十六州的军事布置情况,在北宋讨伐北汉的时候,辽命北院大王耶律希达、伊实王萨哈等以兵戍燕。
辽国已经开始在幽蓟一带增兵,而且驻守幽州的不是庸将,而是韩德让和耶律斜轸,辽国占据的幽州在隋唐的基础上,继续扩建加固,已然成为一座坚固的军事重地,这也是导致此次宋军北伐失利的关键原因。
宋军围攻幽州城十多天,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因此面对辽国援军,被快速击垮。
当然种种不利之下,也是有有利条件存在的,那就是辽国也尚未完全做好军事抵御宋军北上的战略准备,宋军北进之时,辽方各地是多有请降行为的。
次东易州,刺史刘宇以城降,留兵千人守之。戊辰,次涿州,判官刘厚德以城降。
契丹铁林厢主李札卢存以所部来降。癸酉,移幸城北,督诸将进兵,获马三百。
幽州神武厅直并乡兵四百人来降。
秋七月庚辰,契丹建雄军节度使、知顺州刘廷素来降。壬午,知蓟州刘守恩来降。
当时宋军内部虽然大部分将领都表示不支持北伐,但是也是有人支持的,殿前都虞候崔翰独奏曰:“此一事不容再举,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时不可失也。”
实在这个选择时机问题上,宋太宗的确冒险,但是在巨大危险之下也是有巨大机遇的,就看宋太宗处理险情以及抓机遇的能力了,就此战的结果而言,宋太宗表现是不及格的。
多说一点,这个崔翰可不是奸臣,一般在这种历史性的关键战役中,导致战败的大多有奸臣从中作梗,但是崔翰算是周宋两朝的猛将。
《宋史.崔翰列传》少有大志,风姿伟秀,太祖见而奇之,以隶麾下。从周世宗征淮南,平寿春,取关南,以功补军使。
从征太原,命总侍卫马步诸军,率先攻城,流矢中其颊,神色不变,督战益急,上即军帐抚问之。
至金台驿,大军南向而溃,上令翰率卫兵千余止之。翰请单骑往,至则谕以师律,众徐以定,不戮一人。
崔翰本来是柴荣手下的悍将,宋太祖黄袍加身后仍被重用,在没北汉,攻陷太原之战中,身先士卒,率众亲力攻城,在高粱河之战中,单骑稳定乱军,可见此人是有大将风范的。
他也认可宋太宗北伐的计划,也是能说明,在灭北汉后,直接出军夺取燕云十六州并不完全是错的。
而且在灭北汉之后,宋太宗于公于私也都是要夺回燕云十六州的,这本来就是后周以及北宋初期两国的国策,对于宋太宗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有关皇位继承的问题。
由于五代十国时期奇葩的皇位继承制度,在宋太宗继位后,北宋的皇位继承有太多的选择,一个是宋太宗的弟弟赵廷美,一个是宋太祖的儿子,一个是宋太宗的儿子,宋太宗当然是想要皇位在自己这一支继承下去的。
但是如果按照五代十国的规矩,赵廷美已经是名义上的皇储了,因为他是开封尹加亲王,这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名义上的太子,《宋史.太宗本纪》庚申,以弟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先帝子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所以说在宋太宗挂了后,赵廷美是有继承皇位权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