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王国维为什么投湖自尽 王国维投湖而死留下遗书原因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3:51 来源:领啦网
导读:王国维为什么投湖自尽,如果想知道王国维投湖而死留下遗书原因和王国维为什么投湖自尽的生活小知识,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国学大师王国维之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王国维为什么投湖自尽

如果想知道王国维投湖而死留下遗书原因和王国维为什么投湖自尽的生活小知识,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国学大师王国维之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照常早起盥洗,照常至饭厅早餐,照常来到办公室,很认真地给毕业研究生评定成绩。

然后,王国维又与研究院办公处的清华同事侯厚培商讨下学期的招生计划,谈毕,王国维很突兀地跟侯厚培借了五元(ZHI)币,随即走出清华园,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

王国维下车后径直走到昆明湖鱼藻轩停下,慢慢吸完一支香烟,11时许,头朝下跃入水中,自沉而死,终年50岁。

王国维为什么投湖自尽

(王国维)

当王国维的尸体被打捞上来,人们从他的内衣口袋里发现了一份遗书,开篇有16字遗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很明显,王国维的自(S),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早有计划,至于诱因,总是离不开一个“辱”字。那么,王国维到底因何而“辱”呢?

对于王国维的死因,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为清朝殉节,尽遗臣之忠。

“殉清说”是王国维死因的主流说法,持这一观点的不只是以罗振玉为代表的满清遗老,还有包括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国学大师吴宓在内的诸多文化名流。

鲁迅也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指出,王国维“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梁启超更是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比之。

观点二:不忍传统衰败,为文化殉节。

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国学大师陈寅恪。作为王国维的至交好友,陈寅恪曾认为,世人极大地贬低了王国维的思想境界,王国维“殉”的不是清朝,而是中国的传统制度和传统文化。

也就是说,传统文化的衰败,摧毁了王国维心中的至高理想,让他不愿意继续苟活。

王国维为什么投湖自尽

(陈寅恪)

观点三:担心北伐军攻入北京,遭到侮杀。

1927年,国民革命军发动了北伐(Z-Z),枪毙了叶德辉和王葆心两位保守学者。

王国维不仅是忠诚的前清遗老,还誓死留着脑后的辫子,所以深感悲愤和忧惧,于是自(S)明志,以免北伐军进城后受辱。

观点四:与罗振玉反目,被逼债而死。

这种说法见于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罗振玉是王国维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是恩人,因为是罗振玉资助王国维去日本留学,归国后又是罗振玉给王国维推荐工作。

所以,王国维能有后来的成就,确实要感谢罗振玉的知遇之恩。但是,后来二人反目,罗振玉逼着王国维还钱,无力偿还的王国维被逼得走投无路,选择了自(S)。

观点五:“尸谏说”。

这种观点认为,王国维沉湖与屈原投江类似,是用“尸谏”的方式劝阻末代皇帝溥仪不要投靠日本。

王国维为什么投湖自尽

(清华教授: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以上说法,观点二中的“为文化殉节说”更像是陈寅恪对王国维之死的美化,观点四中的“逼债说”后经郭沫若先生笔播,虽然几成定论,但从王国维遗书中的后事安排以及罗振玉的表现来看,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观点五中的“尸谏说”,更是缺乏证据,如果真有劝阻溥仪之意,至少应该留下相关“遗折”才对,否则,溥仪都不知道他为何而死,“尸谏”的意义就没有了。

笔者认为,王国维选择自(S),主要是为清殉节,以及惧怕被北伐军所辱,也就是观点一和观点三。

首先,王国维曾沐皇恩,对清朝有很深的感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日本留学归来后,王国维以秀才身份,被清逊帝溥仪破例任命为“南书房行走”。

溥仪待之以帝师之礼,不仅降旨允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见他眼睛不好,还时而亲手为他布菜。对此,王国维不胜感激,引以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