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是谁主持进行的 欧阳修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4)
庆历新政是谁主持进行的
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帝国财政还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北宋初年之时,冗官现象还并没有出现,帝国的财政状况还处于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之中。
不仅国库丰盈,百姓手中掌握的财富也很丰厚,大有一副盛世模样。
但到了此时,由于冗官现象日益严重,几代宋帝所储备的财富都几乎已经消耗殆尽,整个帝国都陷入了财政困难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提出要求对科举选拔的人才数量进行限制,减少并停止对行政系统输入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对当前行政系统内的官僚进行裁减,具体方式为对政绩的考核。
对于那些政绩卓越、爱民如子的官员,朝廷应当予以提拔;而对于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和有罪过的官员,则予以裁撤。
通过科举制,人人都有可能登上高位
与此同时,范仲淹还提出要废止任子制度。
所谓任子制度,是指官职在学士以上的官员可以提拔家族子弟进入政坛之中为官,这不仅容易导致结党营私的情况出现,也加速了冗官的形成。
范仲淹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北宋冗官现象形成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科举选拔的人才过多和任子制度的推行。
不过,我们不清楚他是否真的意识到了形成冗官现象的本质原因。
如果他意识到其本质原因是北宋初年开始就制定下的重文轻武和多人分权的国策所导致的话。
那么他的种种改革举动也都是为了绕过问题的本质,避免和皇帝发生直接的冲突,从而采取的一种折中改革办法。
所以说,范仲淹的行政改革只是暂时缓解了冗官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如果大批量裁撤冗官,将权利集中在少数官员的手中,这又违背了宋帝分权的初衷,必然不会得到皇帝的同意。
不过即便如此,范仲淹的行政改革依旧受到了官僚集团的强烈阻挠,尤其是他主张废除任子制度,更是为后来改革失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北宋官制示意图
百姓负担日益加重,起义事件层出不穷
上文已经提到,到了宋仁宗一朝时,北宋帝国内的财政状况已经不容乐观。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手中能够掌握的财富数量已经较北宋开国初期大为减少。
宋廷为了扩大财政收入,不断向百姓施加更多的赋税,使百姓的负担愈来愈沉重。
然而即便如此,北宋的财政状况也并没有因赋税的增加而转好,反而依旧处于逐渐恶化的趋势之中。
对此,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金全在《北宋庆历新政经济法律思想评述》一文中提到了改革前的北宋农业和经济现状:
"由于不重农桑,引起价格上涨,'粟帛常贵'。比如浙江诸路,岁籴米六百万石,其所籴之价与辇运之费,每岁共用钱三百余万贯文。
是时浙江米价每石六七百文,甚至高达一贯文,这较之五代群雄争霸之时,其贵十倍。贫弱之民,困于赋敛,岁伐桑枣,鬻而为薪,农桑毁了,民不得不困,国不得不虚。
国家虽然立了劝农桑的法令,但得不到贯彻执行,所谓劝课之方,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