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 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3:31 来源:领啦网
导读: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下面为网友们详细介绍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方面的知识,接下来[www.lingla.com]小编就来介绍。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

下面为网友们详细介绍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方面的知识,接下来[www.lingla.com]小编就来介绍。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其余的各家学说如法家,道家等均受排斥,是汉武帝接受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Z-Z)家董仲舒先生的建议而确立的官方统治理论和伦理体系。

其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大家也耳熟能详的"三纲五常",而其教育思想、"大一统"以及"天人感应"理论,都成为后世封建统治的基石。

总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奠定了西汉的制度基础,塑造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还为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提供了超越时空的一整套成功范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

当然,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说,汉武帝的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有相当高的(Z-Z)弹性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一刀切"制式。

在大力提倡儒家思想、大办儒学教育的同时,还实行儒法结合政策,即所谓的"儒表法里",并没有着力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发展,只不过是有所侧重而已。

关于这个,从汉武帝当时任用的大臣便可略见一斑,比如宰相公孙弘儒法兼治;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是纵横家;耿直的汲黯以及修史讽刺汉武帝的司马迁却都是奉行黄老哲学。

这正如后世研究者对汉武帝的评价一样,当然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得区分一些主流和非主流的东西。

尽管大家公认汉武帝是一个伟大君王,以其功勋卓著的内政外交、文治武功永远闪烁在历史星空,赚取足够的眼球,同时他"也是一个好色、虚妄、固执甚至于有点暴力倾向的'小暴君'。

一个令无数美女魂牵梦萦又黯然神伤的浪荡公子"(史评家语),几乎没有谁能无限接近于神,任何绝对的观点都是别有用心的。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出笼,历史故事大致如此。

奉行无为而治的汉景帝**之后,上任伊始的少年天子汉武帝(公元前141年3月登基,时年16岁,在位54年),就雄心勃勃地要大干一场。

想改变先帝的因循守旧、无为而治的格局(尽管其时笃信黄老之学能影响时局的窦太后还坚决抵制),"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

(《资治通鉴》卷17)发动丞相、御史、列侯等帝国众大臣多渠道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才,文采斐然的汉武帝还兴致勃勃地亲自出考题,上百大贤坐而论道,共商国是。

最终的应举结果,史料显示:"庄助为举首;公孙弘以明于《春秋》中选,为博士;辕固生亦以贤良应征。其余学申不害、商鞅、韩非法家之言,操苏秦、张仪纵横之说者,一概罢黜,不予录取。"

基本上,以这次考试为风向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基调已经定下,虽然其时以太皇太后(窦太后)为首的憎儒派还十分强大,有绝对的话语权。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

而关于这次应举者的焦点,也就是董仲舒先生是否参加,各种史书却有分歧。

历史牛书《资治通鉴》言之凿凿地认为董仲舒参加了对策,"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

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接下来老董还罗列了孔夫子的一大堆儒家理论。

不过《汉书·武帝纪》却推迟到六年之后的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有史学研究者认为《汉书》所记比较可信。

因为以窦太后当时对(Z-Z)决策的最后决定权,也决定了董仲舒不可能如此放肆,窦太后是出了名打压儒家推崇黄老的人,时机当然不太对。

而不管老董是否在汉武帝上任伊始时提出过"独尊儒术"的对策,毕竟他还是提出了,时间迟早而已,这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不是方向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