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古代时候为什么会有太监的存在 历史上太监是干什么的职位(2)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3:18 来源:领啦网
导读:古代时候为什么会有太监的存在,这就是东汉的宦官。 他们的“使命”是帮皇帝抓权,具体就是从外戚手中抢权力。而他们的位置也就堪比官僚制了。官僚的位置有多高,宦官的位置就要

古代时候为什么会有太监的存在

古代时候为什么会有太监的存在

这就是东汉的宦官。

他们的“使命”是帮皇帝抓权,具体就是从外戚手中抢权力。而他们的位置也就堪比官僚制了。官僚的位置有多高,宦官的位置就要有多高。官僚手中拥有什么权力,宦官手中也要有什么权力,甚至还要更多。没有这个权力配置,宦官一出门就会被外戚干死。

所以,汉朝宦官非常彪悍。但,这只是跟明朝比,跟唐朝还没法比。唐朝宦官都不是在朝堂呼风唤雨的问题,而且能直接左右皇帝废立,甚至杀掉不听话的皇帝。

大唐帝国光芒万丈,但大唐皇帝真心说不上万丈光芒。大唐皇帝不仅权力太小,而且逐渐沦为了傀儡。

皇权和相权之争,应该从汉武帝时期正式开始,到唐朝博弈出了一个均衡点。

汉武帝之前,相权碾压皇权。汉文帝宠臣邓通,因为没向丞相申屠嘉行礼,就差点儿被丞相杀死。汉景帝的宠臣晁错因为得罪丞相申屠嘉,也差点儿被丞相杀死。

虽然最后都没杀成,但汉初丞相有这个权力,也有这个能力。皇帝的宠臣,甚至位居高官的宠臣,丞相想杀就能杀,而且是批了手令、直接就杀。

汉武帝一上来,就从丞相手中抢权力。武帝朝最危险的职业就是丞相。因为汉武帝必须通过打击丞相才能抢到权力。后来,汉武帝专设内朝。

皇帝领着一群将军、侍中在内朝决定国策,丞相带着一众九卿在外朝执行国策。这时候的局面是:皇帝领导的内朝班子,彻底碾压了丞相领导的外朝官僚。而汉朝宦官之所以那么嚣张,就是因为权力在内朝、在宫廷,而不在外朝、不在三公。

内朝、外朝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主发令,门下省主复核,尚书省及所属六部主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后以左右仆射代之(因为李世民做过尚书令,所以这个职位就空置了)。

古代时候为什么会有太监的存在

你不用看别的,单看三省名称和长官称谓,就知道它们统统都是内朝官或宫廷官。尚书,这个官职比较明确,曾隶属九卿中的少府,是朝廷派给皇帝的内廷秘书。

中书,本意是在宫中掌理文件书记之意;侍中,本意是在宫中侍奉皇帝之意。这两个是纯粹的宫廷官,都不能说是朝廷((Z-F))派给皇帝的。

凡是官职里面有“中”字的,肯定跟皇宫、跟皇帝有关。御史大夫是三公高官,御史大夫的副手御史中丞,官职里有“中”字。

所以,御史中丞一定跟皇宫、跟皇帝有关,他就是御史大夫派到皇宫服务皇帝的联络秘书。皇帝给(Z-F)下令,要通过御史中丞来完成。

到了唐朝,内朝正式成精,这三个宫廷官也成精了。本来都是皇帝的私人,现在不仅外派到了朝廷,而且还当了朝廷(L-X)。汉朝丞相是独任制或(L-X)制,丞相一个人领导(Z-F)。唐朝的宰相是委员会制,宰相一群人领导(Z-F)。

这时候,皇权专制肯定达到顶点了吧?

你皇帝的“奴才”都当了宰相,肯定是皇帝说啥是啥。但臀部决定脑袋,位置决定立场。这些个所谓的宫廷官一旦管了(Z-F),那就没时间“伺候”皇帝,接下来也不会再对皇帝唯命是从。

于是,变到最后,皇帝还是孤家寡人。甚至,三省宰相还要反制皇帝。

“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敕是圣旨诏令的意思,凤阁、鸾台,一个是中书省、一个是门下省。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下的诏令,必须经过中书省发令、门下省复核,如果没完成这套程序,或者这两个省不同意,那就不叫圣旨。

唐中宗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员,但不敢堂而皇之地直接发令,所以把装放诏敕的封袋改为斜封,所写的“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用墨笔,即“斜封墨敕”。

这么做的意思就是说:朕的旨意的确没有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但毕竟是朕的旨意啊,你们这些个办事机关也别深究了,勉力执行吧,求你们了!这么封的官,被称为“斜封官”。

但因为未经正式的敕封手续,所以“斜封官”就一直被人看不起,比买来的官都猥琐。

唐朝皇帝这副惨德性,比那个贿赂宰相的宋真宗,还惨不忍睹。起码赵家官人还能买通宰相,而唐朝皇帝连买通宰相都不敢。

皇帝当然不能这么一直窝囊下去。之前的宫廷骨干全都出去当宰相了,之后就只能再培养一批宫廷骨干。

于是,唐朝宦官崛起了。

唐朝皇帝重用宦官,这个趋势主要是从唐玄宗开始的。在玄宗皇帝抢班夺位的过程中,宦官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宦官成了唐朝皇帝最可依赖的帮手。

古代时候为什么会有太监的存在

除了三省之外,唐朝还有一个内侍省,主要由宦官充任,最高官阶四品。四品放在明朝和清朝,不算啥。但在唐朝就一定要算啥。因为一品、二品少之又少,甚至仅是死后褒衔,而宰相也才三品。所以,做到四品的宦官,绝对是高级干部。

同时,唐朝宦官,还可以突破内侍省的四品限制,继续往上升。帮助玄宗皇帝夺位的高力士,最后竟做到了一品骠骑大将军。宰相才到三品,宦官能到一品。于是,唐朝宰相向宦官行礼,那不是丢脸的事儿,而是正常程序。

所以,唐朝宦官,都不是能与官员一争高下的问题,而是长期压着官员一头。在大宦官面前,宰相都不算啥。这种情况下,宦官搞个**、废个皇帝,甚至杀个皇帝,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大臣做大,可以这么干;宦官做大,当然也可以这么干。而李唐王朝,也没有宦官不得干政的意识形态教育,那宦官还有什么不能干的?

关键是唐朝皇帝的位置太不稳定,而且一直不稳定。咱们可以历数一下:

李渊的皇位,抢来的,抢得是隋朝;李世民的皇位,抢来的,抢得是自己老爹李渊。好不容易挨到了高宗,算是正常继位。结果自家媳妇武则天又出来抢,接下来还有太平公主和韦皇后。

比起宦官,唐朝女人才是真生猛,她们直接上(S-Q)皇帝,而且个个巾帼不让须眉。

大唐皇位成了橄榄球,无论老少、无论男女,只要够硬够狠就能抢。皇位继承自然没有一点儿严肃性和敬畏感。后来,终于算是落到到了一个“天命所归”的主儿,即唐玄宗。

那唐玄宗会怎么办?他肯定担心自己的皇位被抢。帮自己上位的是宦官,那也让宦官帮自己守位吧。所以,重用宦官就这么开始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李亨直接在灵武继位,又抢了老爹的皇位,玄宗被逼无奈、当了(T-S-H)。(T-S-H)唐玄宗身边,也就一个宦官高力士还算忠心护住,官员和军队全跟了肃宗皇帝。

肃宗之后是代宗,代宗这个位置又差点儿被张皇后抢走,还好有一批宦官忠心护驾,这才给看住了。此后,宦官天然就成了大唐皇帝的“贴心人”和“保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