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宰相制度影响(3)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3:17 来源:领啦网
导读: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如果从权力划分来说,秦汉丞相不仅管行政,而且管监察。因为拥有最高监察权的御史大夫,一般是副丞相。唐朝宰相,只管(Z-F),却管不了监察。因为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如果从权力划分来说,秦汉丞相不仅管行政,而且管监察。因为拥有最高监察权的御史大夫,一般是副丞相。唐朝宰相,只管(Z-F),却管不了监察。因为三省里没有监察的设置。而到了宋朝,宰相权力进一步削弱。

首先是没法管军事,同枢密院并称“两府”,军事归枢密院管。其次是没法管财政,财政归了三司,即户部司、盐铁司和度支司。

第三没法管人事,考课院、审官院分走了大部分人事权。第四出令受限制,必须先用劄子先跟皇帝沟通,然后才能出令。你这一套操作下来,宋朝宰相只能要多怂有多怂。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但是,即便如此,宋朝宰相还能限制君权。南宋宁宗时,已经快亡国了,皇帝下了一道御札,竟让朝堂群情激愤,认为“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简单说,就是皇帝的命令必须从中书省下发,宰相们不仅要知道而且要同意,而不从中书省下发,就是严重违法,是要把国家搞乱。

3.为什么废除宰相贻害无穷

最近有很多书,都在批评秦制。有认为秦制是在榨取民间财富,有认为秦制是在压制人民自由,有人为秦制是在维护皇帝独裁。

但魔鬼都在细节中。

就丞相与宰相的设置来看,你能说秦制完全是在维护皇帝独裁吗?既然国家不是皇帝独裁、不是皇帝一家的,又怎么说它一定以压制百姓自由为己任、必须以抽取民间财富为目的?

如钱穆所说,“所谓对其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有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之所以出现诸多苛刻批评,就是因为少了这份温情和敬意。

还有就是套用西方的贵族制、封建制以及地方自治来品评中国历史。这就不是在实事求是。欧洲的一个国家才多大,很多都不到中国的一个省。

一省之经验,能套用到整个中国吗?王安石变法之前,一直在地方做官。他那套变法理论可以说都在地方上经过实践检验。但是,放之整个大宋的王安石变法,其效果又如何?非常糟糕很不理想只能失败。

那么,中国就完全没有皇帝独裁、皇权专制吗?放在明清,还是可以这么说的。而原因就是宰相制度被朱元璋给废了。

明洪武十三年,因宰相胡惟庸造反,朱元璋不仅干掉了胡惟庸这个宰相,而且还废掉了宰相这个制度。所以,明朝没有宰相。清朝觉得明朝做得漂亮,于是拿过来就开始抄作业,所以清朝也没宰相。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之前说过,丞相和宰相实际就是(Z-F)(L-X)。不管是(L-X)制的(L-X),还是委员会制的(L-X),(Z-F)总是有头的。而如果没有宰相呢?

三省没了,那就六部说了算。吏户礼兵刑工,走上前台。再加上一个管监察的都察院、一个管奏章的通政司和一个管平反冤狱的大理寺,和六部共同构成九卿,这就是明朝的(Z-F)组成。至于军事,则由五个大都督府负责。然后,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

但朱元璋和朱棣还好说,而其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呢?这些皇帝真心难以领导整个官僚体系。于是,这就要给皇帝配一批能干的秘书,这些秘书就是内阁大学士。即便有得力秘书帮衬,皇帝还是难以有效应付国事。

明制一天三朝,即“早朝”“午朝”和“晚朝”。也就是说,皇帝一天要跟大臣们见三次面、开三次会。除了批不完的奏章,还要一天仨会,而且天天如此,这得需要多大的自制力?

于是,皇帝开始偷懒。但今日事今日毕,今日不毕,明天就接不上。关键是要跟大臣见面。人怕见面,因为见面就要说话,而说话切忌大声说傻话。

别说领导,就是一般员工,该开的会没开,下一次就不是能不能发言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听懂大家说啥的问题。

于是,越怕开会越不开会,越怕见面越不见面。开会不知说啥、见面还总挨怼。索性,皇帝就不来了,你们内阁看着办。于是,内阁权力变重。

内阁权力太重,皇帝又不放心。所以,司礼监上场。内阁有票拟权,内阁说这事应该这么办,请皇帝同意;太监有批红权,代表皇帝说这事我同意,你们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