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宰相制度影响(2)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3:17 来源:领啦网
导读: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就丞相这个权力标配,再加上张良的贵族身份和顶级智商,那大汉天下到底姓刘还是姓张,真心不好说。 丞相权力太大,大到刘邦只敢用笨人,而不敢用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就丞相这个权力标配,再加上张良的贵族身份和顶级智商,那大汉天下到底姓刘还是姓张,真心不好说。

丞相权力太大,大到刘邦只敢用笨人,而不敢用聪明人。所以,接下来,中国历史一定会上演皇权和相权之争。

汉武帝专设内朝,把自己身边的尚书、侍中以及外戚将军们全都动员起来,组建了一个中央全面领导小组,自己亲任组长。然后,所有的国家决策都由这个领导小组出,而丞相和九卿衙门则晾在外面负责执行。

内朝搞决策、外朝搞执行。那丞相呢?丞相就是个干活的。干不好、挨整,因为不听话;干得好、也挨整,因为抢风头。武帝朝的丞相,没几个能有好结果。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然后,一直演变到了东汉。这段时间,就很少出现有作为的丞相。因为掌实权的是外戚大将军和侍中们。而这些人以及衍生衙门,清一色出自汉武帝的内朝。

但是,这么玩,太不规范。

你设个内朝看着外朝,但内朝也可能做大,然后皇帝还会被架空。关键是还有那么多郡守县令,这些人到底听谁的?名义上听丞相的,结果你却搞了一群尚书、侍中、大将军。这算怎么回事?

时间长了,总要规范。而时间长了,皇帝还会被架空。到了隋唐,三省六部制逐渐成熟。而三省长官,从来源上说,几乎全是内朝官、宫廷官。

中书省掌出令,长官称中书令。而中书,实际就是内廷掌握处理文件的意思。门下省掌复核,长官称侍中。而侍中,实际就是宫中侍奉皇帝的意思。尚书省掌执行,长官称尚书令。而尚书,实际就是皇帝秘书的意思。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所以,三省到底是怎么回事?

丞相权力太大。于是,皇帝争权。争权的方式,就是抬高宫中官、架空朝中官。诸葛亮《出师表》中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这实际就是在劝说后主刘禅,别搞区别对待,皇宫里的官与朝廷里的官都是您的臣子。但皇帝肯定要偏向宫中官。因为这才是自己人。

但久而久之,自己人也会变成陌路人。到了唐朝,这些人全都变成了朝中官,然后处理国家大事,而不再管皇帝家事。

但是,相权却在这个过程中被削弱了。

秦汉的丞相是(L-X)制,一个丞相领导官僚集团治理国家。而唐朝的宰相是委员会制,一群宰相领导官僚集团治理国家。

但唐朝的一群宰相也抵不上秦汉的一个丞相。汉文帝的宠臣邓通不讲规矩,丞相申屠嘉一个手令就能把他叫到丞相府。如果不是文帝及时拦着,丞相就能直接处死这个邓通。而唐朝宰相肯定不会这么彪悍。

但是,唐朝宰相还是比宋朝宰相的权力大。

虽然没有独立的丞相府,却有位高权重的政事堂。政事堂会议,相当于中书门下两省的联席会议,被认为是大唐的最高权力机构。皇帝的命令,必须在“勅”字后面,加盖中书、门下两省的大印。如果不加呢?不加就是违法,“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