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明朝废丞相的根本原因
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一个生活小知识,为大家介绍明朝废丞相的根本原因和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的相关经验,一起跟随「领啦网」小编看看吧!
从丞相到宰相,再从宰相到无相,这是一个皇权不断专制的过程。
这个过程算是一种趋势。朱元璋可能给加速了,但不能算开创。
所以,就谈不上老朱把明朝(Z-Z)引上歧途。
01.丞相与宰相
唐朝一群宰相,也不如汉朝一个丞相的权力大。
秦汉的丞相,在丞相府办公。这不仅是丞相的专属领地,而且里面有一整套的行政班子。具体就是丞相府的十三曹,具体如下:
西曹,相当于丞相府的组织部,管府中人事;东曹,相当于朝廷的组织部,管两千石长吏迁除,不止管文吏也管军吏;户曹,管民户、祭祀和农桑,跟民政相关的全管;奏曹,管理(Z-F)一切奏章,相当于大秘书长;词曹主词讼,决曹主罪法,贼曹管盗贼,基本上把民刑司法和治安都给管起来了;法曹管邮驿交通,尉曹管运输,基本上把交通运输这块给管起来了;兵曹,管兵役,相当于武装部;金曹,管货币盐铁,这就是管钱的,跟钱沾边的大宗商品也管;仓曹,管仓谷,相当于国家粮食局;黄阁,主簿录众事,大体上相当于档案局的角色。
对照十三曹的职权,你就知道秦汉时的丞相到底有多大权力了。不夸张地说,丞相就是妥妥的(Z-F)(L-X),完全可以把皇帝和三公九卿全甩到一边单干。
汉武帝时代的丞相,很少有好结果的。因为这位皇帝是个大有为之主,简单说就是这家伙要搞独裁。而独裁的最大障碍是谁?就是丞相,只要丞相不配合,汉武帝啥事也干不了。于是,要搞独裁的汉武帝,只能拼命干丞相,目的不是弄死丞相而是从丞相手中争权。为了跟丞相争权,汉武帝硬是拼凑出了个内朝,相当于皇帝私人秘书处,然后把决策权给拿来了。
因袭武帝朝遗风,西汉中期以后以及东汉,都是大将军和外戚掌实权。原因就是内朝做大,丞相扛不住了。
内朝逐渐发展,就成了后来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最早就是内朝掌理文件的;门下省的主管首长称侍中,最初就是宫中侍候皇帝的。
尚书省的长官是尚书令,以前就叫尚书,妥妥地皇帝秘书。到了隋唐,这些内朝官全变成了外朝官,摇身一变全当了宰相。丞相呢?丞相的权力就被宰相们给分了。所以说,唐朝一群宰相也不如汉朝的一个丞相权力大。
02.比朱元璋更能折腾的是宋朝
废除宰相,朱元璋确实折腾了,在制度上玩得有点过了。但实际上宋朝玩得比朱元璋更过。
宋朝也有三省,但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面办公,门下和尚书两省都搬出去了。中书省单独取旨,相当于掌握了决策权,算是继承了唐朝的政事堂。
政事堂就是宰相们搞集体领导的地方,但能发令,有丞相府的意思。后来,宋朝搞成了“中书门下”这么个衙门,长官叫同平章事。之后当然继续各种复杂变幻,但变来变去的目的就是把相权一分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