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战明军为何惨败 之后明朝为什么还能存在(2)
土木堡之战明军为何惨败
于是,大明可以组织举国抗战了。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不是二十万蒙古大军列队阵战一座北京城,而是要对付整个大明。
即便如此,北京也不见得能够守得住。
原因是精锐尽丧。大明跟大宋的套路差不多,基本上都属于重内虚外一流。京师的三大营是绝对主力。但,土木堡之变全给打没了。所以,北京保卫战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没了可战的精锐了。人数虽然依旧占优,而能战的精兵却打没了。
那么,为什么北京保卫战还能成功呢?大明为什么没能重蹈北宋的靖康之耻?
因为北京不是汴梁。
汴梁无险可守,而北京却处处险要。
也先进攻北京,不可能让二十万大军一路平推,必须要分兵推进。集中一路死命揍,不行吗?
不行。
一万人站成一排,至少要5000米。而要行军的话,不可能隔着半米列队,必须把距离拉开。一战的时候,德国一个军的队伍长度是32英里。然后,你再想象一下,也先需要把军队拉开多远的距离。所以,二十万大军怎么也不可能全都堆在一路。这么做,效率太低。
同时,也先的军队是整个草原总动员。也先只是一个实际上的部落联盟首领(名义首领是黄进家族),自己的直属部队没有二十万人。于是,瓦剌大军不可能来自一个地方。有从山西方向来的、有从承德方向来的,还有从东北方向来的。所以,出兵地点也就决定了必须分路行军。也先就是想集中一路打,也没法集中。
所以,也先必须分路进攻北京,他把二十万大军分了三路。
西路是主力,即也先率领的十万大军,从紫荆关方向杀了过来。
紫荆关位于太行八陉之一的蒲阴陉上。这就是军事要地。啥叫军事要地?想想秦战国的函谷关就行了。首先是没法绕,从山西到北京必须走紫荆关;其次是不对称,人家派个几百人就能拦住你几万人;第三是耗时间,耗你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
但是,也先手里不仅有明英宗还有太监喜宁。这家伙直接投降蒙古人了。于是,蒙古人有了带路党,硬是轻松突破紫金关。所以,也先才只用了十一天时间就干到了北京城下。
这是主力一路,非常顺利。但是,其他两路却非常不顺利,可以说完全失败了。
中路,相当于从北京正北杀过来。
但这一路蒙古人一头就撞上了居庸关。直到北京保卫战打完,居庸关这一路蒙古人也没能杀进来。这还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也先打不下北京后,却没法退。退军的高效路径是居庸关方向。但是,因为一直没打下来,所以想从这里退都不可能。
东路走的是密云方向。即便现在,密云大山仍旧让人望而却步。生态环境好了之后,什么野生动物都跑出来了。在数百年前,这条路有多难走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这一路蒙古人走得就非常痛苦。直到北京保卫战打完,东路蒙古军队也没走到北京。
所以,二十万大军,实际就来了也先一路。如果紫荆关能够扛住,北京保卫战都未必打得起来。北京的这个地利上优势,完全是北宋汴梁无法同日而语的。
于谦的组织能力、北京的地利优势,这才是大明北京保卫战的真正筹码。分析(Z-Z),首先不要往战斗精神、战斗意志方面着眼。最好先把(Z-Z)当成一场拳击比赛。身高、体重、臂长、力量和技术,等等这些客观要件才是最该关注的、最可分析的。
北京保卫战,于谦打得有声有色。关键是大明军队没跟蒙古人打城防战,而是开出城门、直接玩野战。这个套路,一下就把蒙古人打蒙了。
于谦堪称秀才领兵,但领兵的手段却堪称残忍。先是命令锦衣卫全城抓军人,谁没出去打仗,逮到之后就是杀;再是,军队开出去之后,立即关了城门,要么打死蒙古人、要么被蒙古人打死。最要命的招数是后队斩前队、人人都是督战队,逼着明军必须跟瓦剌人玩命。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同时,明军装备的火器也发挥了作用,大炮、鸟铳专克蒙古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