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起因经过和结果(4)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3:13 来源:领啦网
导读:火烧瓦罐寺的是谁,施耐庵主张“佛道合一” 尽管北宋王朝以各种诏令控制佛教的迅猛发展,但却无法禁止民间的出家愿望。《水浒传》中,就说到了度牒的买卖情况。 当时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

施耐庵主张“佛道合一”

尽管北宋王朝以各种诏令控制佛教的迅猛发展,但却无法禁止民间的出家愿望。《水浒传》中,就说到了度牒的买卖情况。

当时,度牒的交易时普遍存在的,而且,有明码标价。同时,皇帝也以度牒为激励手段,奖励地方官员。

加之北宋末期朝廷对百姓的搜刮加剧,失去土地的农民,以及失去了生计的渔民,以及犯了罪的人纷纷依附于寺院求生存、避官司。

这些历史真实都在《水浒传》中有描写,梁山两大佛教徒鲁智深、武松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五台山周边的情况也反映了北宋末期的佛教过度发展的情况,市井中的所有店铺都是五台山的本钱,谁也不敢违抗智真长老的法旨。

市稍末的酒家卖酒、卖狗肉给鲁智深,当他看见鲁智深肉饱酒醉后往五台山方向而去,竟然吓得“目瞪口呆,罔知所措”。可见当时寺院的势力有多大,影响有多深。

佛教的过度扩张,恐怕也是历史上革佛毁佛的一大客观原因。

除此之外,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篇》中还记载,契丹派遣蔚、应、武、朔到五台山出家,充当间谍,刺探边情。所以,施耐庵把宋徽宗革佛的故事,写在了五台山。

崔道成还说到,瓦罐寺中有几个吃酒撒泼,将钱养女的和尚,就是这帮人毁掉了寺庙。崔道成的这句话无需多做解读,花和尚鲁智深就是典型。

尽管鲁智深不花,但既然是花和尚,也可以印证崔道成所说的情况,恐怕当时的寺庙中,还真的有“花和尚”。其实,生铁佛也已经自证了。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

最后,崔道成说,他与丘小乙来到这里,是要重整山门,修盖殿宇。崔道成这样说也是实话,他原本就是个被异化了的佛教徒,所以,修的是“殿宇”,是道教的道场。

历史上的宗教问题十分复杂,《水浒传》中其实还反映了当时的寺院已经不单纯是佛教道场,已经涉嫌藏污纳垢。

因而,施耐庵以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这两段故事,表明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倾向。

施耐庵并没有以一个佛教信徒的身份,盲目为佛教辩护,而是主张解决宗教矛盾,维护宗教平衡,保持社会稳定。这其实也是《水浒传》“替天行道”主题的一部分。

《水浒传》写的是道家“妖魔”大聚义,道教在书中的地位应当是很高的。

但是,施耐庵也绝对没有把道教写得天花乱坠,而是十分客观的说梁山好汉是“妖魔”身份,需要“还道”才能替天行道。那么,道家的妖魔怎样才能“还道”呢?

施耐庵在书中以佛教与道教的联手行动,讲述了一个“佛道合一”的大故事,梁山好汉的“还道”有道家上界“神仙”的点化,也有佛教“天王”的劝诫与引导。

梁山好汉几乎都是在佛家的参与乃至指引下,共同完成了梁山大聚义以及“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历程。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

《水浒传》中有非常多的佛道信息,都是施耐庵宗教思想在书中的寄托——佛道合一,共同替天行道,这是《水浒传》的一大主题。

所以,火烧瓦罐寺,结束一段佛道之争的历史,才是施耐庵所愿意看到的“天下太平”的景象。

上述就是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起因经过和结果、火烧瓦罐寺的是谁的全部内容,您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