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瓦罐寺的是谁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起因经过和结果(3)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
从充当宋徽宗革佛的打手,到打死崔道成,火烧瓦罐寺,鲁智深便开始走向反抗宋徽宗的道路。
《大宋宣和遗事》在讲到花和尚鲁智深时,有这样一句交代:“那时僧人鲁智深反叛,也来投奔宋江”。施耐庵的《水浒传》,鲁智深也是反叛了,时间大致与蓝本故事吻合。
《宋史·徽宗本纪》这样记载道:宣和二年春“罢道学”,随之,又复寺院额,复德士为僧。为时一年的“革佛”闹剧就此收场。
因而,智真长老在鲁智深第二次大闹五台山时,便毫不客气的致书赵员外,要求恢复被鲁智深破坏的佛教设施。
而且,交代下书人必须立等赵员外回书。赵员外尽管“好生不然”,但还是无奈答应智真长老的全部诉求,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则任其发落。
崔道成口述了历史
在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以及火烧瓦罐寺的故事中,不难读到施耐庵对宋徽宗“革佛”的不满。
但是,《水浒传》的作者绝对是一个理性的宗教信仰者,他绝对不会不讲道理的盲目抨击宋徽宗的革佛历史,从而盲目的为佛教争胜。
却说鲁智深听了瓦罐寺老和尚的话,便去找崔道成、丘小乙算账。崔道成见鲁智深前来,开始还是很客气的对鲁智深说明了些情况,崔道成说:
在先敝寺十分好个去处,田庄又广,僧众极多,只被廊下那几个老和尚吃酒撒泼,将钱养女。长老禁约他们不得,又把长老排告了出去。
因此把寺来都废了。僧众尽皆走散,田土已都卖了。小僧却和这个道人,新来住持此间,正欲要整理山门,修盖殿宇。
崔道成的话与老和尚所说的不太一样,那么,到底是谁说了假话呢?我认为,谁也没有说假话。
原来,瓦罐寺真的是一座偌大的佛寺,田庄很广,僧众又多。
崔道成说的绝对是真实的情况,北宋时期的寺庙十分的香火,僧人们享受着免除各种杂役及赋税,拥有丰裕的财产。施耐庵以五台山的情况,证实了崔道成所言非虚。
从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情况看,文殊院至少有二百多僧众,四周的田产,市井的所有财产本钱都是五台山的,就连一个私家酿酒挑担做买卖的,都为五台山所控制。
佛教的不断扩张,吸引了俗家弟子纷纷出家,宋仁宗景佑年间,“僧三十八万五千五百二十人,尼四万八千七百四十二人(《宋会要辑稿·道释一》)”
宋徽宗时,佛教教众达到了百万以上。
于是,田里缺少青壮年劳力,军队也难以招募健壮精兵。同时,也影响了国家收入。
因而,北宋时期不断修改出家年龄,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颁布法令,规定男子二十岁以上才能正式剃度出家。同时,严格控制出家度牒,尽量减少出家人数。
崔道成虽然是一个被异化的僧人,被反叛的鲁智深所杀。但是,施耐庵通过这个形象,在表达了对宋徽宗崇道抑佛,以同化、异化的手段革佛的态度。
同时,也以崔道成的真实表白,暴露了北宋时期,以及历代以来的宗教矛盾。
施耐庵认为,北宋末期打破“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宗教平衡,也是盗贼蜂拥,王朝动荡,乃至走向衰亡的一大原因。
这大概就是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这个故事的寓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