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 赵国在邯郸保卫战的策略(3)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3:10 来源:领啦网
导读: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然而,秦昭王似乎卯上劲了,迁怒于白起,先是将白起一撸到底,降为士卒,后又赐剑逼白起自(S)了。 随即,秦王启用范睢推荐的郑安平为将,令其率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

然而,秦昭王似乎卯上劲了,迁怒于白起,先是将白起一撸到底,降为士卒,后又赐剑逼白起自(S)了。

随即,秦王启用范睢推荐的郑安平为将,令其率军增援前线秦军。

秦军顿兵城下已久,士气已经低落,好不容易盼来援军,又是由毫无战功、资历的郑安平统领,自然士气更为低落了。

秦王自乱阵脚,合纵军的机会到了。

里应外合

不久,楚、魏联军抵达。力疲气低的秦军无力取胜,连遭挫折。

平原君见外援已抵,又募得3000死士,主动出击,与楚、魏联军里应外合。

在里外联军的攻击下,秦军终于不支,出现了溃败。

王龁到底是名将,尚能率军撤到汾城。

郑安平就不行了,所部被联军包围,突围不成,率2万人降赵!

魏楚联军趁胜追击,追到河东,再挫秦军。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

秦军退回河西,放弃了此前血战而得的魏河东、赵太原、韩上党!

此战,联军大胜。秦国遭受到了自商鞅变法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

邯郸之战,秦败赵胜,其中缘故,值得总结。

1、主要原因:秦国的失误。

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

因此,邯郸之战的失败,首先是秦国自己出现失误,拱手让出主动权。

长平之战后,赵国举国震怖,秦国消耗也不小。

此时的基本形势是:秦国有困难,赵国更困难。

如果以白起之谋,继续攻赵,一举灭赵,或者至少进一步扩大胜利成果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秦王、范睢出于各种考虑,撤军不攻,使赵国得到了喘息之机,使赵国得以充分动员国内的(Z-Z)潜力,施展外交。

此后,秦王攻赵,出现不利。

白起看到形势的变化,又做出了全面的分析,指出秦国客观上已经不具备一举灭赵的条件,应该暂停进攻,再寻机会。

秦昭王不听,不但继续用兵,还赐死白起,足见其已经失去理智。

结果,秦国拱手让出战略主动权,顿兵城下,陷入“赵攻其内,诸侯攻其外”的窘境。

2、赵国坚决抗秦的决心。

赵国没有陷入“割地求和”、弱己强敌的恶性循环,不惜“背约”,坚决抗秦。

在赵王、平原君等君臣的带动下,赵人化悲痛为力量,“举国一心”,仅存的(Z-Z)潜力得以充分动员起来。

同时,赵人的血性、普遍不错的军事素质也发挥了出来,在坚守的同时,还选择时机,主动出击,组织轻锐袭扰秦军,将“守必出之”的主动防御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邯郸之战,虽然得益于诸侯联军相助,但赵人独守邯郸两年,这是胜利的基础。

3、诸侯国中最后的明智者们。

秦已经展现出扫荡天下的企图。

选择“合纵抗秦”,是六国图存的唯一机会。

楚、魏虽然出现过犹豫、动摇,但在国君自省,或国内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还是选择合纵抗秦。

因此,最终,赵国在魏楚的配合下,赢得了邯郸之战。

强秦遭遇重大挫折,暂时停止大举东出,其一统天下的步伐被迫放缓。

上述就是赵国在邯郸保卫战的策略跟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的方法介绍,大家作为一个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