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最神奇的突围战 抗战时神奇的 次突围战斗
八路军最神奇的突围战
正文核心导读:次突围战斗及抗战时神奇的的介绍,接下来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1941 年11月,五万多日伪军拉开大网,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一一五师师部和山东分局被包围,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向西南方向突围,
罗荣桓重视地形研究,他是湖南人,两年前才率部来到山东,但对于沂蒙山,已经像熟悉自己家乡一样,连哪里有座隘口,哪里可以通过炮车,都非常清楚。
在鲁中“大扫荡”开始之前,他又专门指示一一五师所有参谋人员和连以上干部,必须把沂蒙山的地形摸透,为此师部还组织了一个自己定名的“参谋旅行团”。
“旅行团”爬遍了沂蒙山区的每一座山头,翻越了每一个隘口,涉过了每一条河川,“旅行”结束,罗荣桓又召集“旅行团”成员,对照着地图,听取他们进行详细汇报。
通过“旅行”,一一五师的参谋、干部对沂蒙山更为熟悉,罗荣桓也完全掌握了沂蒙山的地形。
掌握地形对于反“扫荡”而言,极其重要。部队出发后,逢山过山,遇水膛水,从留田东南不过三里多路的间隙秘密通过。
这是敌人由东西进的一条主干线,也是第一条封锁线,敌人刚通过不久,还能听得见他们的人喊马嘶之声。
甚至于,敌人在村子里烧的开水都还是滚烫的,大家正好都渴了,便顺手舀满茶缸,边喝边赶路。
接着,部队又在一个五里路的间隙中,穿越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
入夜以后,敌人在留田周围的大小山头上燃起一堆堆大火,火堆旁有敌人的巡逻兵,每隔十分钟,这些巡逻兵就发射绿色信号弹,以示没有发现八路军。
掌握这一规律后,师侦察连的侦察员拿着匕首,上前一声不响地干掉了巡逻兵,然后穿上日军的黄呢大衣,执行起“巡逻兵”的职责。
第三道封锁线为临蒙公路(临沂至蒙阴)。临蒙公路系敌人此次 “扫荡”的主要交通线,敌人的大批汽车沿着公路刚刚从南向北驶去,部队乘机一越而过。
越过临蒙公路后,就进入了敌人的后方,如同先前所判断的那样,此处敌人力量空虚,戒备不严,反而适于突破重围。
1941 年11月6 日拂晓,部队未费一枪一弹,没有付出一例伤亡,便成功地钻出“铁壁”,安全到达费县王沟附近,就地休息待命,而这时合围之敌还在源源不断地向留田方向开去。
随军采访的德国记者、***员汉斯·希伯参加了留田突围,他兴奋地说:“这一夜,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夜晚。”
希伯当即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以腿当桌打字,写出了题为《无声的战斗》的著名新闻稿,文稿如此称赞留田突围:这次突围的指挥是神奇的!
以上是领啦网[www.lingla.com]关于次突围战斗、抗战时神奇的及其八路军最神奇的突围战的全文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到您,同时也希望大家多来www.lingla.com看看更多的生活经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