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万历皇帝到底多少年没有上朝 28年不上朝带来的影响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3:03 来源:领啦网
导读:万历皇帝到底多少年没有上朝,正文核心介绍:28年不上朝带来的影响和万历皇帝到底多少年没有上朝方面的知识,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却没有被架空,这是因为他很好

万历皇帝到底多少年没有上朝

正文核心介绍:28年不上朝带来的影响和万历皇帝到底多少年没有上朝方面的知识,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却没有被架空,这是因为他很好地利用了宫中的宦官集团,来对抗以内阁为首的文臣集团

两者彼此争斗、相互牵制,而万历则在其中上下其手,牢牢把最高权力握在了自己手中。

万历皇帝到底多少年没有上朝

明朝的制度,和历史上以往的时代都不一样,因为在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时候,就废除了丞相制度,改为具体办事的六部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

但天下之事何其繁多,皇帝一个人是绝不可能全部处理完的,必须得找几个人来帮忙,于是在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就出现了内阁。

内阁成员参与国家政事决断,但朱棣为了防止他们的权力过重,仅仅给予五品的官职。于是出现了内阁成员“位低而权重”的现象。

朱元璋和朱棣的设计,都是为了防止相权对皇权形成过大的威胁,但事实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像以前的宰相,所以明朝官员“入阁”也往往称为“拜相”。

万历皇帝到底多少年没有上朝

内阁的权力在于,他可以对大臣们上奏的奏折进行审阅,并将自己讨论后的意见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和奏折一起送给皇帝进行最后审阅,这个权力叫做“票拟”。

虽然名义上内阁说了不算,但实际上皇帝很少反对内阁的意见,通常内阁怎么“拟”,皇帝就怎么“定”。

因为内阁的意见往往还是比较有道理的,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不讲道理的乱批,否则大臣们在朝堂上反问一句,皇帝就很下不来台。

其次,皇帝也没有那个精力事事过问,只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皇帝才会参与意见,其他的事,往往内阁的意见就是最终决定。

内阁权力的日益膨胀,不可避免地威胁到了皇权。那么,为此明朝的皇帝们开始借用另一股力量,与内阁进行对抗,这就是宫中的宦官。

万历皇帝到底多少年没有上朝

皇帝将批阅奏章的权力,交给了身边最信任的宦官,任命其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写好内阁意见的奏折被送上来之后,皇帝就不看了,而是交给秉笔太监进行批阅,俗称“批红”。

“批红”本是皇帝的特权,现在交给了宦官,那么也就意味着宦官有了代行皇权的权力,也就有了与内阁相对抗的资本。

历经多年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宦官集团、文臣集团、皇权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其中最弱的居然是皇权。

内阁查看奏章,负责提出意见,而司礼监负责最终审阅。内阁的票拟之权,极大地限制了皇权,但司礼监的批红职权,又极大地限制了内阁。

万历十年前,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甚至连小万历皇帝都敢训斥,但对秉笔太监冯保,却不得不竭力巴结,又是送礼又是奉承,就是因为万历限制不了他,而冯保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