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除夕是怎么来的 除夕夜的风俗来历和传说介绍(4)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3:03 来源:领啦网
导读:除夕是怎么来的,霹雳竹筒和大家使用的“揭竹竿”就演化为了爆竹。 而这一传统的庆祝形式也一直延续至今,没到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除掉怪兽夕”,

除夕是怎么来的

除夕是怎么来的

霹雳竹筒和大家使用的“揭竹竿”就演化为了爆竹。

除夕是怎么来的

而这一传统的庆祝形式也一直延续至今,没到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除掉怪兽夕”,度过一个团圆的日子。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除夕”,爱与团圆

除夕,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夕”指的是岁除之夜,又称作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

在中国,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对于过人来说有一定的特殊意义,这一天需要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除夕”一词最早来自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

此外,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

除夕是怎么来的

“除夕”这一传统文化节日经过不断的继承和演化,留下了很多具有节日氛围的传统风俗:

年夜饭(爱与团圆)

辞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在中华民族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基石,一年一度的除夕团圆饭反映的是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亲密关系。

老人看到儿孙满堂是一种团圆的幸福,小一辈借此机会也可以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总少不了几个具有传统意义的事物,“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表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等。北方人过年则习惯吃饺子,这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