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历史典故 >

除夕是怎么来的 除夕夜的风俗来历和传说介绍(2)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5:13:03 来源:领啦网
导读:除夕是怎么来的,除了《猪八戒吃西瓜》之外,后面的《渔童》、《济公斗蟋蟀》和《人参娃娃》,使这一片种得以巩固和发展,1963年摄制的《金色的海螺》,在艺术和技

除夕是怎么来的

除夕是怎么来的

除了《猪八戒吃西瓜》之外,后面的《渔童》、《济公斗蟋蟀》和《人参娃娃》,使这一片种得以巩固和发展,1963年摄制的《金色的海螺》,在艺术和技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除夕是怎么来的

《金色的海螺》

剪纸片还有《红军桥》,《(D-D)战国王》,《猴子捞月》,《南郭先生》,《鹬蚌相争》,《老鼠嫁女》,《火童》,《草人》,《葫芦兄弟》,《智斗乌鸦》《人参王国》《猴子钓鱼》,《小熊猫学木匠》等。剪纸动画《除夕的故事》,

1、关于《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是1984年上映,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剪纸动画。该部作品是中国学派动画的典型代表。

影片贴合主题使用了民间年画的形式,中国风韵浓郁,场景设置注重留白,颇有意境。

除夕是怎么来的

故事介绍: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叫“夕”的怪兽,没到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怪兽夕就会到到人间来祸害百姓,连灶王爷都无可奈何。

于是灶王爷就上天请天神帮忙,仙童“年”来到人间帮忙,“年”和“夕”大战几个回合之后,用手上的竹竿和红绸将其打死。

百姓为了庆祝胜利,就将腊月三十称作“除夕”,同时,为了庆祝“年”的功绩,将“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此后,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不过后来“烧竹竿”变成了“放鞭炮”,“挂红绸”变成了“贴春联”。

2、《除夕的故事》,“除夕”和“年”的来历

农历腊月三十,除夕夜,大家都在贴春联,放鞭炮庆祝。中国民俗传说中有一个叫“夕”的怪兽,每年腊月三十日过来祸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