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为什么要反李世民 历史上罗艺和李世民什么关系(2)
罗艺为什么要反李世民
罗艺和李世民结下了梁子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无奈改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不久之后便禅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
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原先太子党的人采取怀柔政策,如魏征等人都得到了重用,罗艺也被拜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这个待遇可以说已经很高了,只有赵王李孝恭、柴绍等寥寥数人有此待遇。
但敕书传到泾州的时候,罗艺却认为,这个开府仪同三司,只不过是李世民稳住他的缓兵之计而已,只能说明李世民还没有做好向其动手的准备。
但是罗艺也知道,凭自己手上这点兵力,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百战百胜的李世民的,所以他不敢打出什么“诛秦王、清君侧”的口号反攻长安,而是决定打回幽州老巢,重新做幽州总管,割据一方。
为什么罗艺就一门心思地认为李世民要杀他呢?很简单,因为他得罪过李世民。
原来罗艺自入朝为官之后,便卷入了大唐皇室的储位之争,由于与李建成交好,所以他坚定地站在了李建成这边。
当时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天策府的命令对罗艺也是有效的,只要和李渊的命令不冲突,按规定他就必须执行。但是,罗艺仗着李建成为靠山,并不把天策府的命令放在眼里。
有一次,李世民手下的将领张士贵到罗艺营中公干,罗艺故意冷落张士贵,竟令其足足等了两个时辰,见面后张士贵以奉秦王命为由多说了两句,罗艺竟当场命军卒将其放翻,重打了四十大板。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呢,罗艺打的是张士贵的臀部,可实际上这是在打李世民的脸。李世民知道此事后非常愤怒,就到李渊面前告了罗艺。
李渊敕命将罗艺下在了大理寺天牢之中,过了些日子才将他释放。也正是在此事之后,李渊才派罗艺镇守泾州,一方面是利用他在突厥中的威名防守边疆,另一方面也有将其调离京城,以免再闹出祸端。
这件事让李世民和罗艺结下了梁子,如今李建成身死,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罗艺自然以为李世民会对其进行报复。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奋起一搏,因此最终他选择了铤而走险。
造反失败,罗艺被手下所杀
罗艺选择在这个时候造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得到了可靠消息,突厥人听说唐朝内乱,颉利可汗亲率大军进犯,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自己恰好可以浑水摸鱼。可是,在渭水桥边,李世民孤身犯险谈判,结下了渭水之盟,颉利可汗的大军未发一箭便退兵了。
对此结果,罗艺非常失望,但此时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627年正月,罗艺假称奉密敕,监视突厥大军返回,半路上却突然占领了豳州。
李世民得知罗艺造反,立即诏告中外,夺去罗艺的赐姓及燕王爵位,罢本间各职,削去封邑,敕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及左武候大将军尉迟恭挥军进剿叛军,并命已在三水县待命三个月的薛万彻为前军先行进剿。
此时,豳州城内,豳州别驾赵慈皓正与统军杨岌谋议诛除罗艺,豳州兵攻打罗艺率领的天节军,罗艺大败,留在城中的妻妾子女均被俘获,罗艺只率领数百人逃了出去。
逃出生天的罗艺,只好决定投奔突厥,但他身边的人并不想跟随他,于是人越走越少,最后,罗艺左右斩杀罗艺,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长安,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李世民下命以郡公礼葬之。
综上所述,李世民登基之后,罗艺因为本身是太子党,之前又和李世民有过节,担心李世民会对他进行打击报复,惊惧之下决定举兵造反。但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在他这边,最终被身边的人所杀。
以上分享的历史上罗艺和李世民什么关系以及罗艺为什么要反李世民的相关讲解,希望为您的生活带来一点小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