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王摩诘是谁 诗人王维号摩诘居士的来历
唐朝的王摩诘是谁
这些你知道吗?诗人王维号摩诘居士的来历和唐朝的王摩诘是谁的内容,一起跟随小编看看具体内容吧!
盛唐独树一帜的佛系大咖王摩诘!
少年即成名: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是唐朝河东蒲州人(今山西运城),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
王维在唐朝诗系流派里和孟浩然并称“王孟”,诗作多为隐世之作,田园悠闲自在,隐居生活闲逸。
我们对王维的熟知和了解,从小学课本上就已经开始了解了。他创作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其实,这首诗还有另一个名字《江上赠李龟年》。千百年里,人们都会用这首诗来表达思念之情,也都会用红豆来寄托思念,成为象征相思的载体。
这也是古往今来人们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称赞的绝唱。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字字精湛,句句动容,难怪后人会觉得这是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诗呢?
这首经典诗作是王维写给朋友李龟年的。李龟年何许人也?他是唐朝著名的音乐人,唐明皇宴会欢乐的座上宾。杜甫也曾赋诗予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唐朝,文人墨客之间都会交往甚多,这个李龟年在玄宗皇帝时代,好歌舞,知音理,是顶级的作曲编曲的人才,自然少不了文人之间的争相捧场。
相传,一位女子的丈夫被征兵入伍,去往边关打仗,这位女子就每天在树下等待丈夫的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去的老乡有的都回来了,可唯独不见丈夫的踪影。
思念更甚,以至于在树下边等边落泪,最后泣血而逝。此后,树上结的果子,其籽半红半黑,人们都说这是女子的血泪凝成的,谓之红豆。
话归正题,王维早年聪明过人,十五岁的时候就去往京城应试,善于写诗,工于书画,而且音乐上也有着很高的天赋。
这样的全能型“选手”到了京城,那是名动京城啊。王公贵族争相结识,文人墨客也是竞相传颂。
开元年间,河清海晏,歌舞升平,王维这样的才子恰逢这样的盛世。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有起就有落:
人生总是有悲有喜,王维在长安的风光无限好犹如刹那烟花,美丽却又短暂。
初入官场的王维每每处事如履薄冰,谨小慎微,但终究还是不懂官场的尔虞我诈,圆滑老道。很快就被人弹劾僭越,贬离京城。
在济州的十年,早已没了长安的繁华喧嚣,王维似乎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
十年经事浮沉,妻子的逝世,王维沧桑老练了许多。在济州做了四年官以后,他辞官归隐,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此时的王维早已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锋芒毕露,时值中年。张九龄执政期间,王维得到了提拔。
可惜的是,没多久以后,李林甫当道,王维倾向于张九龄,于是遭到排挤。贬至边塞。
远道边塞困苦,王维并不沮丧。豁达心性,使他远离朝政是非,反觉欣慰。
在粗狂雄浑,扬鞭疾驰的塞外边城,王维写了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草枯鹰眼疾,雪落马蹄轻”。
和贬到济州不一样的是,这次王维并无半点牢骚,“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志气仍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