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 北宋晏几道的生平简介(2)
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
(微雨,落花)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这是一幅对句,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意境浑融,午夜梦回之际,只见楼台已闭户深锁;宿醉方醒,楼台的帘幕兀自静静低垂。
我们相信,这里的楼台,正是词人昔日与朋友们诗酒欢宴的场所,只是现下已人去楼空,寂寂无声。他独处一室,触景生情,于是感到格外的孤独,他只好求助于酒,希望一醉入梦可以消解现实的痛苦,可是酒梦会醒,梦醒之后,是加倍的孤独。
他的性格使他沉缅于旧时的欢乐,感慨现实的无奈,他不像苏轼会“把酒问青天”并愿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是消沉的,他就在这无奈的情绪里不断怀想。
去年春恨却来时。于是,就想到了去年。去年,也是这个时节,也是这种情景,可见,这种无奈的“春恨”是累年叠加而来,沉重而绵长,绝非一朝一夕的情怀。这个去年,加重了“春恨”的份量,使其经时间的积累而深沉。
(词意图)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是这首词里的名句,谭献评价这两句是“名句千古,不能有二。”(《谭评词辨》卷一),但实际上这两句是晏幾道完全照搬前人的,一般认为是五代时翁宏的《宫词》(或者是《春残》),原词是:“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愁向夕,萧飒暮蝉辉。”但我们看,这两句,限于原词水平,并不出彩,但晏幾道“拿来”之后,与全词意境浑融,细细思量就会发现,这是真正的“点铁成金”。
就在去年的残春时节,词人一个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纷纷坠地的落花,抬头又见有一双燕子,在蒙蒙细雨里轻盈地飞来飞去,要知道,落花、微雨是极端清丽美好的景色,但词人要表达的却是对时光消逝的神伤,是美好春光不再的黯然,是双燕衬托下一个人的孤单,是寂寞难排的惆怅。
注意,这两句词里的主人,是词人自己,又似乎可以是思念的女子,著名画家徐悲鸿曾有一幅名画,画名就题作“落花人独立”,看着美人侧的两只燕子,可以明确知道,这幅画的内容就是这两句词,如图:
(徐悲鸿《落花人独立》)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记得”两字拉起的是遥远的回忆,小蘋应当就是《小山词·自跋》中所提到的“蘋”,但显然,词人对这个小蘋似乎情有独钟,因为在他的词里,有很多次提到“小蘋”,这首只是其中之一。
“初见”当然是两人的初次见面,可“初见”的景象如此记忆犹新,更见词人用情之深,也足见两人是如何在第一次相见之后就“一见钟情”。
(琵琶弦上说相思)
第一次见面时,小蘋穿着“两重心字罗衣”,就是薄薄的罗纱衫子,上面绣着双重的“心”字,宋代女子,衣衫上常有三联“菱”形的图案,形状类似小篆的“心”字,所以,这里叫“两重心字罗衣”。
当然,小蘋之美,还在于她少女的羞涩,她的爱慕之意无从倾诉,只好借助琵琶声来传递,所谓弹曲的人含情脉脉,听曲的人沉醉款款,从此,两个人一见倾心,相思难止。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无须多说,词人放下两人交往的细节,无须再说,又回到现实,因为所有的欢会,在此时都变成了相思与回忆,词人借月起兴,当年,明月的朗照之下,小蘋就像一朵彩云一样翩翩而去。
今天的明月,就是当日的明月,可是小蘋呢,明月依然在,彩云在何方?“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个结句很有力,既沉着,又闲雅,余韵悠悠!
宋代杨万里在《诚斋诗话》里说:“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
好色不淫”这四个字容易让人想到《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晏幾道正是贾宝玉这样的痴情之人,痴而又痴!也是愿意付出真心真情的“真”人。在“痴”与“真”两方面,晏幾道要比他的父亲晏殊强得太多,后面读他的其他词作时,还会再说。
上述的关于北宋晏几道的生平简介跟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的相关内容,供网友参考,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