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被谁杀死的 历史上的袁绍是因为什么被打败的
袁绍被谁杀死的
您可能不了解历史上的袁绍是因为什么被打败的和袁绍被谁杀死的的相关经验,具体详情如下:
袁绍出身于东汉末年的名门望族,祖辈历任高官,很有势力。有所谓“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之称。
“三公”,即掌管全国最高军事、政务和执法大权的三个官:太尉、司徒和司空。袁绍的先祖袁安在章帝时曾任司空和司徒,曾祖袁敞在安帝时曾作司空。
祖父袁汤在桓帝时当过司空、司徒和太尉;父亲袁逢在灵帝时曾任司空。袁家四代中,都有人当过“三公”的高官,所以说是“四世三公”。
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里,袁绍靠着祖宗的福荫,当然仕途平坦,有权有势,炙手可热。
何进要诛灭宦官,就得依赖袁绍的力量,不得不任他为司隶校尉。董卓弄权,袁绍就敢当众忤逆他。正因为这样,关东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袁绍成了当然的盟主。一时间,许多豪杰,纷纷投奔他。
他于是乘机从韩馥手中夺取了冀州,以后又打垮了公孙瓒等,并吞了青州、幽州和并州,据有四个州的广大地盘,拥有数十万军队,成为北方势力最大的集团。
“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被称为“一时之杰”。曹操起来与他争衡时,是处在绝对的劣势。但袁绍终于被曹操消灭了。这为什么?
曹操的谋士郭嘉在分析曹操与袁绍双方利弊,提出了曹操“十胜”,袁绍“十败”的论断,其中不免有吹捧曹操,故意贬低袁绍的成分。
但事实表明,郭嘉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袁绍的确存在致命的弱点。
一、以门第取人,任人唯亲。
重用的多是自己的亲戚、子弟。比如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中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这些人中不少是徒有其名,并无真才实学。同时,他任人多疑,又忌才。所谓“貌宽而内忌”,“短于从善”。
不仅不能发挥属下的作用,反而造成内部不和;人心涣散,人才外流。这实际上在不断削弱自己,增强对手的力量。曹操的谋士荀彧说,袁绍是“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这话符合他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