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经验 > 家居用品 >

一代大儒张载简介 北宋五子之张载生平及成就简介

作者:李青青 更新:2024-03-12 04:34:13 来源:领啦网
导读:一代大儒张载简介,这些你知道吗?北宋五子之张载生平及成就简介和一代大儒张载简介的内容,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横渠先生——大儒张载!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

一代大儒张载简介

这些你知道吗?北宋五子之张载生平及成就简介和一代大儒张载简介的内容,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横渠先生——大儒张载!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名言,史称“横渠四句”,它被称为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也是中国人精神上的坐标。

一代大儒张载简介

张载是宋仁宗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并称北宋五子。

在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史上,北宋嘉佑二年的龙虎榜,堪称史上最强的千年进士第一榜,而张载更是名列其中。

张载原籍是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宋真宗天禧四年,即1020年,他的父亲张迪时任长安县令。

在这一年的夏天张载出生了。父亲张迪以《易经·坤卦》中,“厚德载物”的“载”字为他取名,故名张载。

后来张载的父亲张迪去四川任职,在涪州知州的任上病逝。张载身为家中长子,带着五岁的弟弟张戬与母亲一起护送父亲的灵柩,想要将父亲归葬于祖籍开封。

一家人跋山涉水走到陕西眉县横渠镇的时候,盘缠用光了,又听说前方发生了兵变,迫于无奈。

在眉县当地人的帮助下,张载便将父亲安葬在横渠镇南,大振谷的迷狐岭上,他要在此地守孝三年,于是张载一家人就在陕西眉县的横渠镇安了家。

张载并不是天才,但是他读书很努力,他曾经写有一副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

他把这副对联贴在书房的两侧,时刻激励自己,可以说他是苦读出来的一代宗师。

因为苦读还曾经遭到二程,也就是程颐和程颢的嘲笑,论起来张载是程颐,程颢的表叔,二程批评张载读书太用力了,堪称艰苦卓绝。

张载读书虽然很刻苦,但他并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体弱书生,他从小练习武术,身体很强健,而且张载因为父亲去世得早,所以早早地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当时横渠镇的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书生手里拿着书本每天来崇寿院(少年读书和晚年讲学的地方)读书。

但在乡间田地也经常会看到他躬耕陇亩,下地种田。慢慢地当地人都很敬重这个敢于担当的小男子汉。

和一般的读书人不同,张载年轻的时候喜好谈论兵事。当时西夏经常侵扰宋朝西部的边境,宋廷的对策就是向西夏“赐”绢、银、茶叶等大量物资以换得边境的和平。这样屈辱的方式,对“少喜谈兵”的张载刺激极大。

宋仁宗庆历元年,张载21岁,他写成《边议九条》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打算联合焦寅等人组织民团去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为国家建功立业,博取功名。

范仲淹在延州军府召见了这位志向远大的儒生,张载谈论军事边防、保卫家乡,收复失地的志向得到了范仲淹的热情赞扬。

但范仲淹却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他认为张载可成大器,勉励他去读《中庸》,在儒学上下功夫。

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于是回家刻苦攻读《中庸》,但还是感到不能实现自己经邦治国的理想,于是遍读佛学道家之书。后来觉得这些书,也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这才又回到儒家学说上来。

经过十多年的攻读,他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

一代大儒张载简介

从张载的这段求学经历来看,他和明代的大儒王阳明很像,王阳明也是初谈兵事,后立儒学,而后也是不能尽解心中疑团,于是,儒释道通学,最终,又回到儒家的路上,这才有了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有名的龙场悟道。

张载也是一样,所以说成大学问者都是百死千难历经心灵的磨难,才终成一代宗师的。

但围绕张载的一生有一个很大的迷团,那就是张载21岁延州上书,经范仲淹先生指点迷津后,弃武从文,直到38岁才考中进士,中间这17年他干了什么?这17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是青年向中年的过渡期,也是一个人最年富力强的时候。

他很聪明文武兼备,绝不会像蒲松龄那样屡试不第考不上,他只要考一定能考上,为什么不去考呢?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是从他一生来看,他是一个无心仕途,淡泊名利的人,他读书做学问,只是想经世致用,做一点实事。

二是他要积累学问和智慧,所谓厚积薄发,他要读遍天下的书,遍访名师,寻仙访道,学好儒释道等诸家的学问,然后融百家之长,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那这也是所有大家的必由之路,包括王阳明。

三是家庭原因,家庭需要照顾。张载的父亲去世时他只有15岁,他弟弟5岁,老母亲又经常有病,奉母教弟,需要兄长的奉献精神,再加上张载又是一个纯儒,一个大儒,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智孝”,他一定要尊崇,所以,他不急着考进士做官,是因为他的责任没有尽到。

所以,后来直到他的弟弟考中进士,成家立业后,他才在38岁时求取功名,考中进士,开始做官。

然而张载的为官生涯并不顺利,他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终身清贫。

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张载因为弟弟张戬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辞官回到了横渠镇,张载回到横渠后,就在这里整日讲学读书。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著作,对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并发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万世名言。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这四句话,称作“横渠四句”,而横渠四句的通俗解释就是说,通晓万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显。从物质上丰衣足食,精神上伦理政教,让百姓安身立命,替历代盛行延续,行将绝传的不朽学说给(Q-Q-W-D),开创永久太平的伟大基业。

有人说张载创立“关学”,发“横渠四句”,然而一生穷困潦倒有什么用呢?实际上,张载进则为循吏,退则为乡贤,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拓了一个儒者应该担当的责任。

张载的“横渠四句”,更是振聋发聩,给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种下了一颗“仁爱向善,奋发图强”的种子。

1077年,宋神宗召张载回京任职,此时张载正患肺病,但他不愿错过施行(Z-Z)理想和主张的机会便带病入京。

然而没多久就因为在朝中受到孤立,加之病重,于是辞官回乡。

是年冬天,张载从京城返回横渠走到临潼的时候,58岁的张载安然辞世。

他去世时身边只有一个外甥,没有钱财安葬他,在长安的学生闻讯后赶来,筹集资金,把老师的灵柩运回横渠安葬。

大雪纷飞,圣人无声离去,但是千百年来,他的理学思想,他的“横渠四句”,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座右铭,成为历代中国人的精神坐标。

张载死后大约140年,一个江西人在殿试时,一字一画写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成为那一年的状元,也成为一个朝代最后的脊梁,他就是文天祥。

又大约四百年后,一个浙江人在书中击赏张载,击“横渠四句”,他最终活成了榜样的模样。他少年刺杀奸贼,中年抗击满清,晚年一代鸿儒,成为千年一遇的大思想家,他就是黄宗羲。

或许,张载并未真的离去,他一直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关中有张载,民始得启蒙。

上述的关于北宋五子之张载生平及成就简介和一代大儒张载简介的具体内容,未经『领啦网』[www.lingla.com]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