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椅最早使用的朝代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出现太师椅
太师椅最早使用的朝代
下面为网友们详细介绍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出现太师椅和太师椅最早使用的朝代方面的讲解,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宋代被认为是一个文化登峰造极的朝代,但如果说,宋代相比前代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那一定是日常观念的解放。
中国的家具与礼仪发展史,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跪坐到垂足坐,是一种历史趋势。宋代以前的人虽然也垂足坐,内心却还是过不了礼制这一关。
宋人不一样,他们奉行的基本坐姿就是垂足坐,内心毫无负担,你若要他们遵循礼制,不要“狐蹲狗踞”,他们恐怕要反问你一句:什么礼制?谁的礼制?
我们现在看到的宋朝历代帝后标准像,都是垂足坐于椅子上。帝后标准像是要传世的,所以画像场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宋朝帝后的标准坐姿彰显了不再拘泥于所谓的礼制,而是遵从现实中起居方式的改变。
这背后,是实用、理性、人文的思维遍地开花。
宋真宗画像,垂足坐于椅子上
宋人遵从的现实,其实就是高型家具的普及,并彻底取代低型家具。在理学的影响下,宋代家具追求严谨的秩序,挺拔、明朗的简约之美,呈现更为内敛、理性的特质。
宋代士人的家居陈设,除了几、榻、屏风等组合之外,椅子和桌子已是陈设的一个中心。
尤其是在书房中,椅子和书桌是固定组合,桌子为象征文人雅趣的文房墨宝摆设提供了台面,椅子则可以让主人在最舒适的状态下读书、写字、赏玩或发呆。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桌椅
当时最流行的坐具,亦非交椅莫属。
苏轼有一次经过润州(今镇江),当地官员设宴招待。酒席将散时,几名歌妓唱起黄庭坚的《茶词》:“惟有一杯春草,解留连佳客。”春草,是茶的雅称。唱词的意思是,惟有这杯茶,懂得我们想要留住客人的心情。这是歌妓代主人表达挽留之意。
但苏轼听了,故意一本正经地说:“这是要留我吃草。”
此言一出,原本站在苏轼身后的几个歌妓,忍不住靠在他坐的交椅上大笑不止。交椅一下子被折断了,苏轼一臀部坐在地上,宾客们也笑着一哄而散。
这件趣事说明,当时的交椅还比较脆弱。因为它是由胡床加高、加靠背发展而来的,所以总体材质和结构均比较简易。
从胡床到交椅,尽管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当时人对称呼还比较恋旧,仍然会把交椅称作胡床。
苏轼有一阕词写道:“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里的“胡床”可以“闲倚”,说明是有靠背的,其实就是交椅。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交椅,只露出一个靠背
关于交椅,宋人还记载过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南宋人洪迈在《夷坚志》中说,四川万州(今属重庆)人烟稀少,特别荒寂。
有一回,万州教授(朝廷派往地方的学官)召集一些朋友和同僚聚餐,一直到天黑了,仍意犹未尽。大家在官舍正厅点起蜡烛,继续喝酒,接着奏乐接着舞。
就在此时,忽然来了一只老(H)。在座众人吓坏了,抱头鼠窜。一个客人躲避不及,赶紧趴在一张胡床(即交椅)后边。
老(H)直奔他来,这客人无计可施,拿起胡床顶着虎头,胡床一下子套进虎头。虎头进到胡床的木架子里,相当于上了枷锁,老(H)也很难受,就戴着胡床跑了。
第二天,有个村民进城,说在三十里外看到一个碎裂了的木架。教授派人去把那东西取回来一看,正是被老(H)带走的胡床。
而那个客人昨天好像挺勇敢,实际上被吓破胆了,病了一个多月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