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是干什么用的 古代人用的如意真的是痒痒挠吗(3)
如意是干什么用的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如意 云头上的花纹
北宋僧人道诚将这两件器物的概念混淆,后人引用的多了,如意就是痒痒挠的概念从此流传天下
问题是,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认为爪杖是如意了。比如,北宋僧人道诚所作《释氏要览》第十一卷,“道具”篇中对“如意”的解释,就开始说如意是爪杖了。他老人家是故意的吧?!还是真的认知错误?
这篇解释,最常被后世人引用,也引用最多,所以,如意就是爪杖的概念混淆,从此流传天下,真相反而搞不清楚了。如图:
北宋僧人道诚所作《释氏要览》中对如意的解释
道诚还说,僧人可以在如意手柄上记录些文字,忘词的时候可以偷偷看一下,就像大臣用的笏板。脑洞确实够大的,这也怪不得现代人都认为如意和笏板是一种东西,你看宋代的人都已经分不清了。
如意的内涵,是让人们时刻反躬自省
现在,要仔细认识下如意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从造型上看,如意分为身与首两部分。身多为直柄或稍微弯曲,其弧度变化微妙。造型集中在头部,一般是云头或灵芝头。灵芝是山间珍宝,被称为仙草,这样的灵芝造型自然是寓意着吉祥。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讲究自省、内省,在指点别人的同时不忘反观自己,所以如意头设计为回转式,在指向对方的同时也指向自身,时刻反躬自省。这就是如意的内在意义和功能,体现的是传统文化中以修身为本的思想。
看古时记载,如意的功能一目了然
《晋书》中记载,大将军王敦每次饮酒至酣畅时,常以铁如意击打唾壶作为拍子,慷慨放歌,唾壶口边缘多因此而破损。
唾壶,就是今天说的痰盂,只不过是陶瓷材质,但没痰盂那么大,至少要小一半,可以用一只手拿着。可见,如意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手把持的器物,做击打用,做把玩用,皆可。
南北朝时的宋朝,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汰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晋时,大富豪石崇与贵戚王恺互相炫富,比谁家有钱。当时的晋武帝,都是王恺的外甥,晋武帝都得叫他一声舅舅,武帝赏赐给他一株珊瑚树,两尺多高,枝条茂密,可谓举世罕见的奇品。
王恺就拿来跟石崇炫耀,结果石崇根本不当回事儿,随便看了看,就“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直接给敲碎了。瞧瞧,拿一把如意就能打碎珊瑚树,如意的击打功能显而易见,说明硬度足够,用来防身应该没问题。
故事后续:王恺那个惋惜啊,声色俱厉的呵斥石崇毁了自己的宝贝,结果老石直接告诉他,没啥可惜的,也别担心,我今天就还给你。
叫人取来一大堆珊瑚树,都有三四尺高,枝干更茂密颜色还都不一样,光彩夺目,比王恺自己的那个好太多了,弄得王恺像斗败的公鸡,心里那个失望啊……跟真正的富豪斗富,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这都是题外话了。
到南北朝的梁代,《南史·韦叡传》:“执竹如意以麾进止。”这是说的用竹子做的如意,在两军阵前指挥战斗。在这里,如意就像指挥棒一样,指点军队多去向,后世所说的“指画向往”,就是这个意思。
历代如意不尽相同,明清开始造型多变,逐渐成为吉祥装饰品
我们可以继续欣赏下历代如意的造型,它的功能性也随着造型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中国唐代如意,造型非常讲究,装饰华丽,就是下图这样:
日本正仓院藏唐代玳瑁如意和犀角黄金螺钿如意
唐代孙位《高逸图》中也有如意,同样是长而直的手柄,如意头较小,回头幅度也小。拿正仓院的唐代如意来跟《高逸图》中的如意对比一下,几乎一样: